寒冬腊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退票风暴"席卷中日航空市场。2025年11月中旬起,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累计取消飞往日本的机票达49.1万张,占预订总量的32%,退票总金额高达数十亿元。这场被誉为"史诗级"的退票潮,不仅让航空公司措手不及,更让日本旅游业陷入集体焦虑。
image黄金航线遭遇"冰封时刻"
上海至东京、大阪这两条往日最繁忙的"黄金航线"成为重灾区。数据显示,部分周日航班的取消量甚至达到新预订量的27倍,往返机票占比高达70%。这意味着原本计划在日本深度游的中国游客纷纷改变行程,旅游市场从盛夏直接跌入严冬。
东京成田机场和大阪关西机场的免税店员工形容:"以前中国团客的队伍能排到厕所门口,现在工作人员都开始打瞌睡。"北海道高端滑雪度假村、京都温泉旅馆、银座奢侈品店的订单如雪崩般下滑,日本商家不得不紧急联系中国代理商寻求转圜余地。
image数据背后的经济博弈
这场退订潮绝非单纯的商业波动。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游客虽仅占外国游客总人次的22%,却贡献了35%的消费额。中国游客年均在日消费约300亿美元,人均消费32.4万日元,是韩国游客的2.3倍、美国游客的1.7倍。更关键的是,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的"滑雪+枫叶"双旺季,中国游客占比已达45%,直接影响日本旅游业1.2万亿日元的旺季收入预期。
旅游业占日本GDP的7.5%,在中国游客大规模退订的情况下,不仅导游、免税店等直接从业人员受影响,连出租车、餐饮等关联产业也受到波及。有分析指出,这次退订可能造成日本旅游业直接损失超千亿人民币。
航空公司紧急调整战略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化,中国航司快速做出反应。国航、东航、南航等将原本执飞日本的宽体客机调往东南亚、中东和欧洲航线。某航司内部人士透露:"12月日本航线订座率不足三成,飞哪里都比飞日本划算。"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航空公司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敏感性不足。分析师指出,航空公司需要建立更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在深耕热门航线同时,也要注意分散风险,避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民间外交的温度与力量
值得思考的是,这次大规模退订展现了中国民众对国家外交政策的积极响应。政府发布旅行提醒后,旅客自发取消行程,用脚投票表达立场。这种自下而上的民间外交力量,往往比官方声明更具说服力。
对普通游客而言,虽然日本之旅暂时搁置,但也促使更多人发现国内旅游资源的丰富性。从黑龙江雪乡到海南三亚,从西安古城到江南水乡,中国本土旅游目的地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场由49.1万张机票引发的市场震荡,表面是航空公司和旅游业的短期阵痛,深层却是国际关系变化对经济领域的传导效应。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产业能完全隔绝于政治风云之外。对市场主体而言,既要把握商机,也要学会在变局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