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中国商务部新规将稀土出口管制门槛降至0.1%,覆盖全球含中国稀土的半导体、AI产品。欧盟2000份申请仅半数获批,ASML等巨头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中国掌握全球90%精炼产能,成本仅为海外三分之一,这场资源博弈正重塑科技产业格局。...

中国商务部新规将稀土出口管制门槛降至0.1%,覆盖全球含中国稀土的半导体、AI产品。欧盟2000份申请仅半数获批,ASML等巨头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中国掌握全球90%精炼产能,成本仅为海外三分之一,这场资源博弈正重塑科技产业格局。

一份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公告,正让全球半导体、新能源和人工智能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合规困境。

2025年10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第61号公告,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引入极具争议性的 “0.1%含量规则”“长臂管辖” 原则。

根据这一规则,任何企业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含有中国原产稀土的产品,只要稀土价值占比达到0.1%或以上,就必须获得中国商务部的出口许可证。

这不仅关乎稀土本身,更意味着中国正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全球供应链的监管权力。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01 审批加严与域外适用:稀土管制的新时代

中国今年已两次加强稀土出口管制。4月的首次管制针对7类中重稀土元素,而10月的升级则将范围扩大至12类元素,新增了铕、钬、铒、铥、镱等。

与以往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首次明确宣称对境外制造的含有中国稀土或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的产品拥有管辖权。

根据公告,三大类物项现在必须申请中国出口许可证:含有中国稀土成分且价值占比达0.1%及以上的境外制造产品;使用中国稀土技术在境外生产的产品;以及所有原产于中国的列入管制清单的稀土物项。

0.1%的低门槛设计体现了中国对稀土供应链实施 “精确管控” 的战略意图。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02 半导体与AI成为焦点:管制措施的靶向性

稀土管制不再仅仅是资源出口问题,而已成为科技竞争与国家安全的交汇点。公告明确规定,最终用途为研发、生产14纳米及以下逻辑芯片或256层及以上存储芯片的出口申请,将实行逐案审批。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制造上述先进制程半导体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和材料,以及研发具有潜在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的出口申请,同样被纳入严格审查范围。

半导体产业虽非稀土主要消费者,但部分稀土元素在芯片制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半导体设备中的真空泵、磁控管、电浆源、射频线圈等,都可能含有稀土磁铁或混合磁体材料。

全球晶圆设备巨头ASML已因中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面临出货延迟数周的风险。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03 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从欧盟急迫到台湾隐忧

管制政策出台后,欧盟反应尤为急切。据路透报道,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透露,欧盟已与中方建立 “特殊沟通管道” ,以确保稀土材料供应。

数据显示,欧盟企业已向中方提交约2000份申请,其中刚过半数获批准。谢夫乔维奇直言,若稀土出口程序管理不善,欧盟生产和制造业将面临“非常负面的影响”。

欧盟的焦虑源于对中国稀土供应的深度依赖。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但对加工阶段的控制却占全球产量的92%

台湾地区作为全球半导体制造的关键一环,同样面临潜在冲击。台湾每年稀土需求约1500公斤,虽总量不大,但供应链的任何波动都可能影响晶圆制造时程与成本。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04 中国稀土霸主地位: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

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主导并非偶然。瑞银证券发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稀土专家会议纪要》指出,中国不仅在稀土储量上占全球36%,更在产量上占据超62% 的份额。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核心的精炼分离环节形成了几乎垄断的地位——占据全球约90% 的产能,且技术领先海外至少20年

成本优势同样惊人:中国精炼分离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 三分之一。这种“技术+成本”双壁垒,使得全球稀土供应高度依赖中国。

海外稀土项目,如美国的MP Materials和澳大利亚的Lynas,试图打破中国优势,但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环保压力大等挑战。

MP Materials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至少40%,且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专家预测其未来5年难实现盈利。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05 资源博弈的未来走向:替代努力与回收趋势

在稀土供应受限的背景下,各国加速寻找替代方案。欧盟正制定应急计划,包括提升本地生产、多元化供应商网络以及材料再利用,同时计划建立联合采购和战略储备中心。

然而,欧洲官员坦承,没有快速解决方案

稀土回收产业正成为重要补充。中国已占据全球60% 的稀土回收量,回收率达90-95%。预计到2028年,回收稀土有望满足全球约35% 的供应需求。

替代材料方面,铁氧体、铝镍钴、氮化物等目前均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性能、成本均无法与稀土永磁体竞争。专家判断,未来十年内,替代技术难以对稀土需求造成实质性冲击。

0.1%规则:中国稀土长臂管辖如何撼动全球科技命脉

欧盟已提交约2000份稀土申请,刚过一半获批准。全球半导体巨头们纷纷寻求“特殊沟通管道”,以确保自己的供应链不断裂。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中方依法依规开展许可审查,对符合规定的申请予以许可。但在这句外交辞令背后,一场围绕科技命脉的资源博弈才刚拉开序幕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2343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