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戒掉暴食催吐需要几步?

打开一些社交App,关于暴食和催吐的讨论已经存在多年,参与者以有身材焦虑的12-25岁青少年,尤其是14-18岁的少女为主。相比前几年,如今“暴食催吐是厌食症”“是不正常的精神疾病”等观念被越来越多人...

打开一些社交App,关于暴食和催吐的讨论已经存在多年,参与者以有身材焦虑的12-25岁青少年,尤其是14-18岁的少女为主。相比前几年,如今“暴食催吐是厌食症”“是不正常的精神疾病”等观念被越来越多人了解。许多有过暴食催吐经历的年轻人转向了康复经验分享和预防科普,用文字或图画记录饮食和感受。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条非常困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漫长道路。

除了康复记录和预防科普,还有相关帖子呈现出一种矛盾:网友一边在开头写上“正常人勿入”“催吐不好不要学”,一边分享“下管”的经验、“打底食物”和“安全食物”有哪些,出售催吐管的店家也依然存在。记者采访了多名正在努力戒断暴食催吐的年轻人,以及营养和心理科医生,一起来了解暴食催吐人群面临的情境、致病机制,以及如何做能帮他们走出泥潭。

戒掉暴食催吐需要几步?

【暴食、催吐、依赖、成瘾……被破坏的消化功能】

10月,许多家庭的茶几上被月饼和水果占据着。16岁的陕西女孩杜清最喜欢吃流心奶黄、芝士椰蓉月饼,10月7日,杜清一下午不知不觉连续吃了5个月饼,随后她又吃了鱼豆腐、香辣锅巴,然后就感到胃沉甸甸、火辣辣的。“吃着吃着就很想哭,可是特别馋的时候也会哭,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不哭呢?”杜清描述了自己的感受。

吃了一个多小时后,杜清意识到,暴食来得太过强烈,自己没有“打底”(吃一些不易消化且有标志性的食物以便随后催吐)。慌张片刻,她还是决定先吐一下试试。她已经一周没有碰过催吐的软硅胶管,下定决心戒除催吐,爸妈也比较严格地盯着她。但她依然不受控地保持着“怎样好吐”的思维。

江苏的何可可也在戒除催吐的过程中。国庆中秋假期她留在大学没有回家,好几天仅吃柚子过活。8日晚,她怀着“奖励一下自己”的念头,吃了一个汉堡,心里的不适始终无法抹去,胃也胀得难受。犹豫之下,她吃了催吐药。吐完,她发现早上九点吃的柚子还没有被消化掉。“我的消化功能已经完全被毁了。”何可可说。

柚子对于许多有厌食症的人来说是一种“安全食物”,热量低,顶饱,一斤不到200大卡。上海的高中生李小雨也这样吃过,但是柚子会和精神类药物产生化学反应,会异常增高血药浓度,正在吃抗抑郁症药物的李小雨身体出现过异常,不得不停止食用。现在,她身高1.53米,体重只有26公斤。被学校和家长发现催吐后,李小雨开始接受住院治疗。

“反复呕吐时,唾液腺会代偿性肥大,导致脸部肿大;经常呕吐,胃酸反复冲刷牙齿,会腐蚀牙釉质,导致牙齿敏感、变色、被蛀、碎裂。”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住院医师乐知音说。呕吐时胃酸反流会灼伤食管和胃黏膜,引起食管炎、胃炎、食管溃疡、胃溃疡,剧烈呕吐还可导致食道撕裂,甚至引发大出血,长期的刺激会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呕吐时呕吐物可能被误吸入气管和肺部,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

【催吐管、甜瓜蒂片伤害几何】

许多像杜清、何可可一样想要戒吐的人,也会在网上记录自己每天的动态。“经常吐的话,会发现吐得越来越容易,但是一定要忍住,不要随便吐,吐得容易是因为食道和胃连接的贲门松了,松动就会反流,还会导致咽炎,食道癌。”杜清记得,一个分享经验的网友这样和她说过。

而对于一些在开头挂上“暴食催吐是病正常人不要学”但又在交流暴食催吐“技巧”的帖子,李小雨表示,许多催吐的网友确实已经意识到这是病了,“但这不是说戒就能戒的,我们讨论的时候不希望别人突然来说教我们”。

在这些帖子里,偶尔能看到售卖催吐管的店家。催吐管的照片被添加上粉红的、可爱的贴纸,加上可爱的滤镜,并且还有各种型号。这些账号还会发布各种“科普”内容:新手如何入门用管催吐?怎么选管?最难吐和最好吐的家常菜分别是什么?夏日版、冬日版最适合的“打底”食物和最好吐的食物推荐等。

除了催吐管,甜瓜蒂片也是暴食催吐人群的新宠。这种商家声称由甜瓜蒂制成的片剂在一般的购物平台上就能买到,包装简陋,功能和药理语焉不详,隐晦简短,只说着“纯农产品”“暴食补救”等字样。记者看到有买家评价:“好用,上吐下泻两天两夜,差点挂了,瘦了4斤。”

“甜瓜蒂催吐的原理是甜瓜蒂中的葫芦素B和甜瓜蒂毒素,它们都属于催吐性苦味物质。一方面它们强烈刺激胃黏膜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恶心和呕吐;当剂量较大时,这些毒素也可能被吸收进入血液,直接刺激大脑的催吐化学感受区,从而引发中枢性的呕吐。”乐知音解释。

甜瓜蒂片在引起人体呕吐反应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在损害人体:首先是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多次使用可导致消化道损伤,如胃溃疡,甚至引发消化道出血;其次是剧烈的呕吐会导致体内钾、钠、氯等电解质大量丢失,尤其是容易发生低钾血症,严重时会诱发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甜瓜蒂片本身有毒性,催吐服用过量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不仅呕吐腹泻,还可能引起剧烈腹痛、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导致循环衰竭和神经系统损伤,危及生命。

乐知音表示,商家将甜瓜蒂片宣传为“药食同源”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它并非普通食品,其药用成分具有明确毒性,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极其谨慎地使用。商家诱导青少年使用,无异于让他们“服毒”。

用甜瓜蒂片的人较少,其中求助帖比较多。何可可在最初也因为不良反应发过求助帖,有人回复她:上吐下泻都是正常的,头晕恶心也是正常的。“其实这症状根本不正常!吃药本身就不正常,现在想想非常荒谬。”何可可说。

【大脑与胃、家长与孩子,都需要联合行动】

暴食催吐人群存在哪些心理机制?记者请教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陈超。

“厌食症的发病年龄比较小,高发年龄是13-19岁。”陈超表示,但这些孩子一旦进入病态,会想方设法隐瞒父母。所以到就医这一步时,很多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已经非常低了,只有13甚至12。作为父母,要及时发现迹象,尽早干预。孩子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他们非常依赖父母的帮助。

陈超列举了一些家长应当注意的、厌食症的特征。

第一,孩子吃东西特别挑。会流露出“这东西不健康”“这东西不安全”“这东西不干净”的想法,会对食物进行非常严格的区分。第二,孩子吃几口饭就饱了,并表示肚子胀。一般正常人如果吃一点就吃饱了,会担心胃是不是出问题了,但是这些孩子一点儿也不担心。第三,他们会躲起来,不和家人一起吃饭,会有吃完饭马上去厕所的行为,有如厕、呕吐、流水的声音,这些迹象家长需要高度关注。

这类孩子还会有藏食的行为。“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床底下藏了很多食物——孩子不想吃东西,怕被父母发现,就把食物给藏起来了。”陈超说。

最明显、肉眼可见的就是体重,青少年每年都有体测,体重指数有一个阈值,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体重指数有没有在合理的区间范围之内;其次,需要纵向对比,看有没有体重急剧下降的情况,严重时必须及时就医。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2245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