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领导给我们董事长、总经理打招呼不收暖气费,要给个人情。甚至还有一个法院工作人员直言已经几年没交过暖气费了!”
甘肃岷县宏源清洁热力有限公司的曹主任,面对记者掏出一份密密麻麻的人情暖名单,上面赫然列着某某局长、某某主任的名字和住址。
这份名单,成了压垮这家民营供热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8年,宏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与岷县政府签下30年特许经营协议,累计投入3.7亿元建设供热管网。然
而仅仅5年后,企业竟被一纸律师函强行接管。
表面看,给出的理由是群众投诉多、负债高,但宏源公司董事长张永却揭开了另一个残酷真相,公司3万用户中,每年有1万多户欠费,其中近1000户是领导打招呼的特殊关系户!
这些关系户常年不交费,公司却因欠费也不能停暖的规定不得不继续供热。
更荒诞的是,当煤炭价格从2018年的580元/吨飙升至2020年的1900元/吨时,供热价格却被当地严格管控,无法调整。
一边是市场化的成本暴涨,一边是计划性的定价约束,再加上人情暖的持续事情,宏源公司最终亏损高达1.65亿元。
一名员工痛心疾首:“我们统计的欠费名单里,不少是当地干部和家属。只要领导一个电话,他们的暖气费就豁免了,这哪是供暖?简直是上供!”
“一个小县城居然有1000多人不用交暖气费?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事件曝光后,网友的怒火瞬间引爆社交媒体。
许多人质疑国家每年发放取暖补贴,为何还有人能凭“白嫖”?
更有人讽刺“老百姓吃饭都得付钱,怎么到了暖气这儿,领导打个招呼就能免单?”
律师庄志明直接喊话:“既然能把名单给记者看,不如直接公开上网!让网民看看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打招呼的又是谁?”
他认为,解决欠费问题必须擒贼先擒王,只要清理了这1000多关系户,其他欠费户自然迎刃而解。
而更多网友指出,政府接管可以,但必须算清一笔账:“民企投了3.7亿,不能一句接管就完事!供热是民生工程。”
事实上,宏源公司的遭遇并非孤例。
在山东博兴,一家投资4亿、运营15年的民营供热企业,同样在拒绝“借用名义发债”的要求后遭强行接管。这
类事件暴露出一个恶性循环,干预导致企业亏损,亏损成为接管借口,接管后资产被低价处置。网友一针见血:“今天能抢供热公司,明天就能抢任何企业。营商环境不是口号,是法治底线!”
“都说要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己人,可这种自己人谁还敢当?”
宏源公司董事长张永的质问,道出了无数民企的担忧。
供暖行业兼具公益性与市场化特性,本就是高难度平衡术,政府要求欠费也不能停暖,企业却要独自承担成本,领导打招呼免单,损失却由投资者买单。
更令人心寒的是,当企业因人情债陷入困境时,当地非但未出手相助,反而趁机架空其经营权。
2020年,岷县在申请到供热专项债后,竟让城投公司自建锅炉,形成与民企竞争的三足鼎立局面。
一名业内人士痛斥:“这好比请客吃饭,却让客人自备食材,最后连碗都端走!”
此类事件正在摧毁地方的信任根基。
一名投资者坦言:“看到岷县的结局,谁还敢投民生项目?今天供热,明天供水,后天是不是连修路都要被接管?”
信任是易碎品,砸碎只要一瞬间,重聚却需数十年。当供暖的暖流变成资本的寒流,冻伤的不仅是企业,更是整个社会的公平信念。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眼光很亮,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