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对华采取的一系列挑衅措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反而暴露了其色厉内荏的本质。《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在10月29日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注定失败,不仅输掉了贸易争端,还可能在未来几年损害美国的全球信誉和影响力。
克里斯托夫认为,特朗普在今年4月宣布对中国加征关税时,严重误判了形势,以为中国因出口多于进口而处于弱势。然而,中国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大豆等产品,而美国却难以找到稀土的替代供应商。失去中国的稀土供应将导致美国工厂关闭,尤其是军工企业会受到严重影响。很快人们发现,美国经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远超过中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中美已达成“一个实质性框架”,如果该框架得以维持,美国可能会削减和取消对华关税。这看似回到了贸易战前的状态,实际上更像是美国在冲突后投降,并且处于更弱势的地位。
克里斯托夫认为,中国通过暂停稀土管制一年,既能避免西方全力打破垄断,又能保持对美国的影响力。加拿大矿企表示,即使西方全力以赴发展稀土生产能力,也需要五到七年才能见效,在此期间西方不得不与中国达成协议。
在一场国际专家会议上,绝大多数与会者认为中国正在赢得贸易战并占据优势。对于特朗普降低关税、放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以及推迟对台军售等举动,克里斯托夫比喻为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后发现自己在白刃战中被欺负,开始讨好中国并不断让步。
文章提到,中国看到了美国的弱点,在双边关系中占据上风。特朗普在压力下屈服,包括在安全问题上。遭背叛的盟友也不太可能与美国合作抵抗中国。克里斯托夫引用《孙子兵法》中的名言,认为中国借助贸易影响力,不费一枪一弹就能在西太平洋地区投射更多军事力量。他还担心,如果美国因稀土施压放弃巡逻南海,将是美国在亚洲的重大挫折,也是中国影响力的提升。
早在4月,多家外媒就指出特朗普政府已经输掉对华贸易战。分析认为,中国拥有日益多样化的出口市场、难以被取代的供应链和对关键战略矿产的掌控。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发动的贸易战促使中国降低了对美国进口产品的依赖程度。10月29日,美国参议院民主党人发布报告称,特朗普正在输掉自己挑起的对华贸易战,使中国占据了上风,令美国在中美元首会晤之际处于弱势。报告援引通胀和就业数据,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强了中国的筹码,削弱了美国的立场,导致美国通胀回升、制造业萎缩和农民受压,而中国通过扩大对非美地区的出口实现了增长。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观察者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