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缝里嵌满泥垢,假睫毛却粘得牢固。”29岁的杨朝芹蹲在张家界七星山的灌木丛中采摘野果时,镜头记录下的这一幕反差画面,让她在社交平台迅速出圈。
与此同时,25岁的药学院毕业生张博林用专业知识辨别可食用药材、在自制庇护所前大笑的视频,同样收获百万点赞。
这场“七星山•骆驼杯”荒野求生挑战赛中两位素人选手的走红,反映出在国外户外文化影响下中国荒野挑战热的蓬勃发展,也暴露出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
荒野挑战的中国化演进
中国观众对荒野生存的认知,绕不开英国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的名字。
2009年,贝尔的《荒野求生》中国特辑在国内热播,这位曾服役于英国皇家特种部队的探险家,用在极端环境中取火、觅食的硬核技能,掀起了中国第一波“荒野求生热”。彼时,观众惊叹于“食物链顶端的男人”的强悍。
十余年后,这种源于国外的户外文化已在国内成燎原之势。
不少探险、生存挑战通过网络平台为大众所熟知,在此次“七星山•骆驼杯”荒野求生挑战赛中,杨朝芹与张博林的走红,恰恰印证了这一变化——他们没有贝尔的特种兵背景,参赛初衷更多是“为心灵减负”:杨朝芹带着重度抑郁症病史而来,想在放空状态中寻找力量;创业失利的张博林则希望在荒野中重建内心秩序。他们的生存方式更显“接地气”:杨朝芹靠试吃野菜、抓蝗虫充饥;张博林则活用药剂学知识,识别百合、黄精补充能量,将专业技能转化为生存本领。
赛事执行负责人田磊透露,此次近百名参赛者中,像两人这样的“素人选手”占比超九成,“大家不是追求极限刺激,而是想在自然中找回自我”。这种价值内核的转变,让源于国外的荒野挑战,成为中国年轻人释放都市压力的新出口。
野蛮生长的风险暗流
选手们的高人气,更加点燃了大众对荒野探险的热情。社交平台上,“复刻七星山生存挑战”的话题浏览量超5亿,不少用户晒出自己“徒步野山”“露营无人区”的照片。
但热度背后,人们不应忽略在荒野滞留的危险。
中国探险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户外探险事故达335起,致84人死亡、11人失踪,其中近八成事故发生在未开发区域。就在今年10月,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进入青海祁连山区冷龙岭未开发区域,导致1人失温遇难、251人被困。
“社交平台上的‘野景点’攻略,往往只晒风光不提风险。”资深户外向导林彦指出,许多被标注为“小白友好”的路线,实则暗藏悬崖、湿滑碎石等隐患,“曾见过有人照搬选手‘采野菜充饥’的做法,结果食物中毒送医”。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草台班子”组织者趁机牟利,宣称“交钱就能带上山”,既不关注参与者的身体条件、也不配备应急保障,甚至推荐远超新手能力的高风险路线。
广东格厚律师事务所卢卫国律师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网红博主若明知路线危险仍推荐且未提示风险,或通过攻略营利,可能需承担侵权责任;尤其网红博主粉丝众多、影响范围更广,注意义务应高于普通用户,认定过错的可能性更大。网络平台若未对危险内容采取限流、删除等措施,也可能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被追责。
救援队的警示
广东江门开平蓝天救援队张木权队长对羊城晚报记者说:“今年以来直至9月25日,蓝天救援队在广东省内就已经进行了370多次山野及水域的救援行动。单在五邑地区山区执行的十多起救援中,有大部分都是涉及盲目跟风网红路线的探险者。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遇险者往往连最基本的装备都不具备。”
张木权队长感慨地告诉记者,他曾在江门杜阮镇某“网红野山”救援中,发现遇险者穿着拖鞋、仅带一个充电宝、一瓶矿泉水就敢进山,“当问及是否了解路线难度时,对方坦然回答‘看视频觉得很简单’”。
面对持续升温的户外探险热,蓝天救援队张队长认为,每一次事故背后都是组织方系统性失守,他从专业角度提出系统性建议——
对参与者而言,应选择正规注册的户外机构,根据自身能力选择路线,提前学习基础生存技能与急救知识,坚决不涉足未开发区域;牢记“自甘风险”原则,明知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仍执意前往,需自行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
蓝天救援队员正救助进入荒山的受伤人员
对组织者来说,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性质,都需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包括路线评估、风险告知、应急救援配备等,未尽义务造成损害需承担侵权责任。
蓝天救援队员正救助登山迷路人员
对网络平台而言,应强化对“野景点”攻略的审核与提示,对已知的危险内容及时采取限流、删除等措施,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澎湃,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