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企野蛮生长后纷纷倒闭,数百万车主售后无门。消协、监管部门、法院联手行动,专家呼吁建立售后保障基金。车主需擦亮双眼、签好合同,维权别含糊——选车看售后,才能开车不添堵!
2018年,新能源车企那叫一个“野蛮生长”,全国冒出487家造电动车的,简直比奶茶店还多。结果到了2023年底,哐当一下,只剩40多家还能正常运转,威马这种当年“网红”车企直接宣布“凉凉”。数百万车主懵了:车还在开,售后却“人间蒸发”,这波操作,简直比“渣男劈腿”还扎心!
2025年10月27日,有媒体一篇评论把这事儿推上热搜,网友们集体吐槽:“买车时吹得天花乱坠,倒闭后连个螺丝都买不到,这哪是新能源车?分明是‘新能源大坑’!”

2025年10月27日,有媒体一篇评论把这事儿推上热搜,网友们集体吐槽:“买车时吹得天花乱坠,倒闭后连个螺丝都买不到,这哪是新能源车?分明是‘新能源大坑’!”

2025年10月27日,有媒体一篇评论把这事儿推上热搜,网友们集体吐槽:“买车时吹得天花乱坠,倒闭后连个螺丝都买不到,这哪是新能源车?分明是‘新能源大坑’!”

2025年10月27日,有媒体一篇评论把这事儿推上热搜,网友们集体吐槽:“买车时吹得天花乱坠,倒闭后连个螺丝都买不到,这哪是新能源车?分明是‘新能源大坑’!”

先说说车主们的“血泪史”。威马车主姚先生就是个典型——2023年车企一倒闭,他的车立马“病入膏肓”:续航蹭蹭掉,故障跟放鞭炮似的,今天这儿坏,明天那儿瘫。去4S店?早关门大吉了;打客服电话?永远是“您拨打的号码已停机”。最后只能找路边维修厂,结果价格贵得离谱,修完没两天又出问题,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更绝的是,按《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车企停产后得保证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和售后。可现实是,车企一破产,经销商立马“跑路”,客服集体“失联”,这规定就跟“废纸”似的。中消协报告都点名了:新能源“烂尾车”售后,已经成了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那这事儿到底咋解决?别急,咱们分角色唠唠。
首先是消协,这帮人可没闲着。他们天天受理车主投诉,调解纠纷,要是车企实在“耍赖”,还能直接提起公益诉讼,帮车主“讨公道”。用网友的话说:“消协就是车主的‘娘家人’,必须硬气!”

行政监管部门也没闲着。他们得盯着车企的运营情况,一旦发现要破产、车型要停产,就得提前预警,督促车企把售后安排妥当。更狠的是,他们还在推动建立“售后保障基金”——要求车企卖车时按比例交钱,万一倒闭了,这笔钱就用来接管售后。这招儿,简直比“备胎”还靠谱!

法院这边也不含糊。审理车企破产案件时,得把车主权益考虑进去,不能光顾着清算资产。车主们也得主动点,确认债权、参加债权人会议,别等“黄花菜都凉了”才想起来维权。
专家们也没闲着,纷纷呼吁:“必须建立车企退市‘售后保障基金’,不能让车主当‘冤大头’!”这建议,简直说到了车主心坎里。

那车主自己能做啥?第一,买车时擦亮眼睛,选那些售后完善、口碑好的车企,别被“低价诱惑”忽悠了。第二,签合同时把售后条款写清楚,比如配件供应、维修责任,白纸黑字才靠谱。用网友的话说:“买车就像谈恋爱,得先看‘人品’,再看‘家底’!”

说到底,新能源“烂尾车”售后问题,暴露的是行业野蛮生长后的“后遗症”。车企倒闭不可怕,可怕的是倒闭后不管不顾,把数百万车主晾在半路上。好在现在消协、监管部门、法院都在行动,专家也在出主意,车主们也得学会“自救”。

最后送各位一句“买车真言”:选车看售后,合同写清楚,维权别含糊,才能开车不添堵!毕竟,谁也不想买个车,最后变成“烫手山芋”吧?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看古今,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