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地产平台五矿地产(00230.HK)近日宣布从港交所私有化退市。今年以来,已有首创钜大、大悦城地产、北京建设、中泛控股和上坤地产等多家房企宣布从港交所退市。
港交所曾是内房股的首选融资平台,其制度优势与市场定位契合了行业扩张需求。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部分企业加速出清,资本迎来重构。短期内,这种趋势还将延续。
根据五矿地产及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 10月23日披露的信息,建议由June Glory International Limited私有化五矿地产,并撤销其上市地位。五矿地产股份于联交所撤销上市地位后,将由要约人全资拥有。注销价为每股计划股份现金1港元,较未受干扰日和最后交易日的收市价分别溢价约185.71%和104.08%。
截至公告日期,五矿地产已发行33.47亿股股份,要约人持有20.71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61.88%),无利害关系计划股东持有12.76亿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38.12%)。根据计划支付的总代价,最高现金代价约12.76亿港元。
五矿地产表示,公司的股本融资能力有限且已失去上市平台优势。尽管业务基础依然稳固,但股份长期以来交易量低迷,价值持续被低估,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自2009年起,公司并无透过发行股份从公开市场筹集任何资金。
五矿地产称,鉴于公司经营所在行业仍处于筑底回稳阶段,且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迫切需要调整及优化策略以维持核心竞争力。退市后,公司将在日常经营及策略规划方面拥有更大灵活性,能更有效地专注于长期业务规划及资源整合,不再受制于短期市场波动及合规压力。这将有助于精简公司架构,减少管理及合规的复杂性,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及决策效能。
五矿地产是中国五矿下属的地产平台,在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商业地产项目、产城业务项目共计80余个,分布于全国20余个城市。目前,五矿地产正在推进由“地产开发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的转型。但在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五矿地产的表现并不如人意。除了股份交易低迷之外,公司业绩表现也欠佳。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00.65亿港元、126.31亿港元和98.83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亏损13.62亿港元、10.16亿港元和35.21亿港元。今年上半年,五矿地产实现收入19.76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亏损5.85亿港元。
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房企宣布从港交所退市。这些企业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私有化退市,主要原因是业绩承压、市值较小、失去了融资平台价值,并且还增加上市地位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另一类是被动退市,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触发了港交所退市条件。
港交所曾是内房股的首选融资平台,其制度优势与市场定位契合了行业扩张需求。2015-2020年,A股市场对房地产企业IPO实施严格限制,而港股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并为房企提供了快速融资通道。彼时,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高杠杆-快周转”的黄金时代,房企通过港股上市实现规模跃升。尤其是此前部分中小房企大规模储备土地,加快上市,客观上也带来了部分内地房企上市的泡沫化。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上市房企退市潮不可避免。港股退市标准主要分为自愿退市和强制退市两类。强制退市标准主要有三类: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和合规类退市。企业也在努力自救,维护上市地位。比如近期通过公司重组或者债务重组化解退市风险,金科和融创的案例比较有代表性。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界面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