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指数持续走强,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 科技牛引领市场

9月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火热的交易景象,连续30多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翻倍。在全球流动性宽松与国内政策红利的双重催化下,A股时隔十年再次站上4000点。10月28日,A股三大指数集...

9月以来,A股市场呈现出火热的交易景象,连续30多个交易日成交额超过2万亿元,日均成交同比翻倍。在全球流动性宽松与国内政策红利的双重催化下,A股时隔十年再次站上4000点。

指数持续走强,上证指数时隔十年再度站上4000点 科技牛引领市场

10月2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后持续走强,上证指数最终突破4000点,创下2015年8月19日以来的新高。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上涨1.09%和0.46%。煤炭、稀土、光模块、存储器等板块涨幅居前,CPO概念盘中涨势显著,新易盛和中际旭创股价创新高。中字头权重股表现强势,对大盘形成有效支撑。

隔夜美股方面,中国资产全线爆发,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涨超2%,热门中概股普涨。多只中国资产相关ETF涨幅突破3%,小鹏汽车、小马智行领涨超6%,百度、金山云等公司股价也有明显上涨。

多家机构研报指出,中国资产价值重估、科技叙事明晰,推动全球资本增配。高盛预计,中国股市有望步入更具持续性的上行趋势,主要股指到2027年底将上涨约30%。

“十一”长假后的A股市场,用一场酣畅淋漓的上涨开启了新征程。4000点这一关键点位不仅刷新了近10年新高,更标志着A股正式进入新一轮估值重塑阶段。今年的行情轨迹显示,上证指数在震荡中逐步突破关键阻力位,从年内整体行情看,沪指已累计涨超648点,累计涨幅超19%。

科技成长主线尤为夺目,半导体板块仅9月就大涨18%,人工智能与算力板块受政策刺激持续活跃。结构性行情与2024年“924新政”以来的市场生态一脉相承,北证50、科创50等成长型指数在此期间已实现翻倍涨幅。

两融资金为市场提供资金支撑,截至10月22日,A股两融余额已达2.45万亿元,持续保持稳步攀升态势。当前两融市场参与结构稳定,个人投资者数量达773.28万名,机构投资者50219家,合计有388367名投资者参与两融交易,平均维持担保比例为277.5%。

外资对中国市场的布局已从试探性流入升级为战略性加仓,数据轨迹清晰勾勒出全球资本的配置转向。摩根士丹利表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正达到五年来的最高水平,他们重返中国市场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上证指数再度回到4000点重要关口,市场目光聚焦于“A股能否拾级而上”。从机构观点来看,无论国内券商还是外资金融机构均释放乐观信号,“科技牛”被普遍视为支撑后市行情的核心力量。国内头部券商率先为市场注入信心,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股市的长期走势同样持积极态度。

在多方机构看好A股中期走势的同时,市场风格的核心方向也逐渐清晰。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中扮演着枢纽角色。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固态电池、创新药、低空经济等科技创新领域已成为资金追捧的焦点,相关板块均实现较大幅度上涨。

招商证券策略团队认为,市场将会继续延续9月的趋势,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势。中信证券表示,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到业绩驱动的结构市特征。

与此同时,中概股在海外市场也涨势如虹。银河证券海外策略分析师许冬石认为,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以及中概股公司自身业绩的提升是主要原因。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复苏,中概股公司的业务增长前景得到显著改善。政策环境的优化也为中概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外资机构对中概股的态度也发生了明显转变,逐步加大对中概股的配置力度。

多位专家学者和市场人士认为,中国资产正进入价值重估加速期。从两大核心维度分析,中国头部互联网企业的市值仍有可观的上涨空间。华西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李立峰表示,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的估值修复,仅是“慢牛”征程的序章。随着资本市场赚钱效应逐步显现,居民资金有望通过多种渠道持续入市,形成良性循环。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界面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706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