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 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武汉35岁的徐先生最近经历了一场“爱情骗局”和“盲盒套路”。他原本想在婚恋平台上找个靠谱对象,结果不仅没找到合适的伴侣,还花了1656元买了一堆塑...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 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武汉35岁的徐先生最近经历了一场“爱情骗局”和“盲盒套路”。他原本想在婚恋平台上找个靠谱对象,结果不仅没找到合适的伴侣,还花了1656元买了一堆塑料小人,最后只得到一个微信红色感叹号。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 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

故事发生在9月底,徐先生在号称“高知专属、审核严格”的青藤之恋上遇到了一位胡姓女士。她的主页显示她有加拿大高中和本科教育背景,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学历,家里开教育公司,自己在武汉分公司负责研发,还独居汉口CBD。平台实名认证和学历认证齐全,符合徐先生对“靠谱对象”的所有想象。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 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

加了微信后,女方很快就约徐先生吃饭。见面当天,女方突然说要带闺蜜,理由是“怕你是坏人”。徐先生觉得这合理,毕竟第一次见面,闺蜜可以当个“人形安检仪”。然而,这闺蜜更像是“消费引导员”。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 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

吃完饭刚出餐厅,闺蜜就挽着徐先生的胳膊往泡泡玛特门店走,指着橱窗里的玩偶撒娇:“哥哥,我想要这个。”徐先生瞥了眼价签,每个69元,心想两个也就100多,决定买下来。但收银员报出总价1656元时,他直接懵了——原来闺蜜嘴里的“一个”,是指两套12个装的系列手办,再加上购物袋,账单翻了十倍。

为相亲对象买泡泡玛特反悔被拉黑 盲盒套路下的爱情骗局

拿着两大盒泡泡玛特出门,徐先生的脸色难看极了,直言“想退掉”。没想到前一秒还热情的两人瞬间变脸,胡女士接了个“公司急召”的电话,拉着闺蜜撒腿就跑,留下徐先生抱着一堆盲盒在风中凌乱。

当晚徐先生越想越不对劲:号称管理研发部门的企业高管,会为了几百块盲盒玩消失?自称怕坏人的姑娘,怎么比骗子还熟练?他试着发微信要回闺蜜那部分钱,却等来了拉黑通知。气不过的徐先生直接找平台举报。青藤之恋客服很快封禁了女方账号,但对于退钱的事只说“管不了,找警察”。现在徐先生已经报了警,警方正通过监控和人脸识别寻找这两位姑娘。

这事细想全是破绽。泡泡玛特这种生意本身就藏着“诱导消费”的基因——成本不到10块的玩偶卖69元,靠“隐藏款”吊足胃口,连新华社都批评过这种“赌博式营销”。而胡女士这套“包装身份-快速见面-带托消费”的流程,更是婚恋诈骗的经典套路:先靠虚假人设拉近距离,再用熟人助攻降低警惕,最后趁对方不好意思拒绝下手。

徐先生后来发现,平台所谓的认证根本防不住专业骗子。有网友指出,这类“盲盒诈骗”早有先例,骗子专挑泡泡玛特这种“单价低但成套贵”的商品下手,既显得不贪心,又能快速套现。

现在徐先生家里的泡泡玛特还没拆封,他说看着就闹心。其实这堆玩偶也算值了——毕竟用1656元买个“相亲防骗指南”,总比以后栽更大的坑强。警方还在调查中,但这事已经给单身男女提了个醒:网上的“完美对象”再诱人,涉及钱的地方都得攥紧钱包,毕竟真正的缘分,从来不用靠盲盒铺路。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史料横生,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705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