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我国已建立100多个麋鹿繁殖种群 重引进项目成就显著

10月24日,在麋鹿与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公布了麋鹿回归中国4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从最初的77只扩展到如今的1.5万只,麋鹿种群通过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全国扩散。目前,...

10月24日,在麋鹿与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上,公布了麋鹿回归中国40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果。从最初的77只扩展到如今的1.5万只,麋鹿种群通过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全国扩散。目前,全国已建立100多个麋鹿繁殖种群,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5个地区。

我国已建立100多个麋鹿繁殖种群 重引进项目成就显著

麋鹿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在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曾是它们最后的栖息地。1985年,中英两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进项目,22只麋鹿回到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重引进指的是在一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区域内重新建立该物种种群的一种尝试。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拉赞·穆巴拉克表示,麋鹿重引进项目已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物种重引进范例,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提供了生动实践。

我国已建立100多个麋鹿繁殖种群 重引进项目成就显著

麋鹿回归40年来,野生种群重建工作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科研人员在江苏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区域成功建立了6个野生种群,目前我国野生麋鹿数量超过了6000只。然而,研究发现现存麋鹿可能都是同一只雄鹿的后代,近亲交配率高,基因交流贫乏,存在潜在的巨大威胁。

科研工作者在加强麋鹿遗传多样性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研究团队首次构建了麋鹿T2T基因组,提升了麋鹿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精度。全国多地科研工作者也积极行动,多个项目获得科技奖项,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湖北石首麋鹿保护区团队发表了多篇论文。

本次研讨会还发布了《中国麋鹿保护成效报告》,系统梳理了过去40年中国麋鹿保护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接下来,我国将继续推进麋鹿野化放归,强化野生麋鹿种群保护;优化迁地种群网络,科学实施种群调控;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构建智慧保护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展示生态保护样板。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百家号,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91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