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卷尺哥”走红获人民日报点赞:平凡岗位上的极致坚守诠释新时代

90后建筑工人王强凭借毫米级精度测量走红网络,三年327个项目误差仅为行业标准1/3,为工地节省20万元成本。他自创的测量法和数据平台带动团队提升质量,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在平凡中追求极致。...

90后建筑工人王强凭借毫米级精度测量走红网络,三年327个项目误差仅为行业标准1/3,为工地节省20万元成本。他自创的测量法和数据平台带动团队提升质量,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在平凡中追求极致。

“卷尺哥”走红获人民日报点赞:平凡岗位上的极致坚守诠释新时代

在江苏南通某建筑工地,一位普通建筑工人用一把卷尺丈量出了不平凡的人生轨迹。这位被网友亲切称为"卷尺哥"的90后小伙王强,因坚持每次测量必达毫米级精度而走红网络,其事迹近日获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点赞,阅读量迅速突破5000万。当短视频镜头对准他在烈日下反复核验墙面垂直度的身影时,无数网友被这种"较真"的工作态度所打动。

翻开王强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三年来经手的327个施工项目测量数据,每个数字后都标注着复核时间和修正记录。这种近乎偏执的精细化管理,让他的施工误差始终控制在行业标准值的1/3以内。在某商场建设项目中,他发现的3毫米地面坡度偏差,及时避免了后期地砖铺装的大面积返工,为工程节省近20万元成本。工友们说:"有'卷尺哥'把关的项目,验收永远是一次过。"

南通市住建局公布的工程质量报告显示,王强所在班组近三年承建的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工程占比78%,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建筑行业专家指出,这种对毫米级精度的执着追求,实质上是对"工匠精神"最朴素的诠释——在看似简单的重复劳动中注入极致专注,把平凡工作做到无可挑剔。

更令人动容的是,王强将自创的"三点定位测量法"无私传授给36名徒弟,带动整个团队形成"比精度、拼细节"的工作氛围。他们创新的"移动式测量数据共享平台"已推广至全市43个工地,使同类工程质量问题发生率下降65%。这种传承与创新并重的职业态度,正是当代产业工人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卷尺哥"的走红不是偶然,它反映了社会对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职业精神的集体致敬。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每个行业都需要这样的"偏执狂",用专业主义的光芒照亮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当我们为大国重器喝彩时,也不要忘记这些在基础岗位上用卷尺丈量中国精度的平凡英雄。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84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