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烤肉店用玉米粒当燃料引发争议:专家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店家辩称助农却遭数据打脸。这场闹剧暴露粮食安全与商业噱头的冲突,政策漏洞亟待填补——创新不该拿14亿人的饭碗开玩笑!
最近山东烟台有家烤肉店火出了圈,不过这火可不是因为肉香,而是因为店家整了个“神操作”——用玉米粒当燃料烤肉!这波“环保创新”直接把粮食安全、商业营销和政策监管搅成了一锅大杂烩,网友们直呼:“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玉米’懵圈!”

2025年10月20日,烟台“林林烤肉”店突然跳出来回应争议,说他们用玉米粒当燃料已经五六年了,初衷是“助农消化滞销玉米”,采购价1.3到1.5元一斤,比国家托市价1.32元还高那么一丢丢,一年也就用600斤。店长史先生拍着胸脯说:“咱这是做好事,帮农民增收!”可网友们不买账:“600斤玉米能帮几个农民?怕不是帮自己省燃料钱吧?”

这边店家刚说完,那边专家就坐不住了。10月21日,顶尖玉米专家李少昆直接开怼:“现在粮食是紧平衡状态,哪有什么滞销玉米?这分明是浪费!”内蒙古种粮大户马忠臣也补刀:“我们这儿国家保底收购,农民根本不愁卖粮,店家这是在误导公众!”更狠的是能源专家兰海,他拿出一份检测报告:玉米燃烧热值才16MJ/kg,只有木炭(27MJ/kg)的59%,烟气里还检出甲醛、苯并芘等7种污染物,总浓度是木炭的1.4倍,颗粒物排放是天然气的6倍!网友调侃:“这烤肉怕不是‘毒’肉吧?”

店家说用玉米燃料成本低,可数据一算,真相就露馅了。玉米年支出812元,确实比炭火店的1200元低,但日均运行成本83元,比炭火店的75元还高!更搞笑的是,玉米燃烧时间比木炭短18%,灰分高30%,烤个肉得频繁清渣,厨师怕是要累成“灰人”。有网友吐槽:“这哪是烤肉,分明是烤厨师的耐心!”

店家还声称用的是“陈化粮”,可2006年国家就停用这个词了,现在只分“宜存粮”和“不宜存粮”。后者得定向处理,比如生产乙醇,一吨玉米制乙醇能增值1倍,而燃烧只能产出20元钾灰。专家直呼:“这简直是‘暴殄天物’!”更有网友神补刀:“店家这是把玉米当‘一次性打火机’用啊!”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在10月19日就开会强调,黄淮海地区秋粮收购要“政策性收储托底”,保障农民“种粮卖得出”。可市场监管局10月21日去检查,只能“规劝”店家停用玉米燃料,下架宣传视频。为啥?因为现行法规对餐饮行业滥用粮食燃料没有具体处罚条款!专家建议:“得赶紧完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违规就罚粮价的1到5倍,看谁还敢乱来!”

店家宣传“玉米烤肉更健康”,可检测显示,甜味感没啥差别,全是心理暗示。年轻消费者容易被“环保”“特色”标签吸引,却忽略了粮食资源的社会成本。有网友自嘲:“原来我吃的不是烤肉,是‘智商税’啊!”

这场玉米烤肉风波,表面是商业噱头,背后却是粮食安全意识与商业利益的冲突。我国粮食虽连续4年创新高,但进口量每年约2000万吨,肉蛋奶需求激增导致饲料缺口,粮食安全仍处紧平衡状态。2024年,我国玉米产量达29492万吨,种植面积6.7亿亩,用途上饲料占60%,工业加工占30%,食用不足7%。即便如此,店家用玉米烤肉,既浪费资源,又传递错误信号,弱化全民惜粮共识。

专家呼吁,得通过政策约束、技术替代和公众教育三方联动,避免类似争议重演。政策层面,要完善法规,明确禁止粮食直接燃烧,对违规商家处以粮价1到5倍罚款,同时加大对“宜存粮”与“不宜存粮”的分类监管,建立工业转化补贴机制,提高资源利用率。技术上,推广秸秆、生物质颗粒等替代燃料,其热值与环保性均优于玉米,还能消化农业废弃物,同时鼓励餐饮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政府给予设备升级补贴。公众教育方面,要强化“谁知盘中餐”宣传,通过学校、媒体普及粮食生产全链条成本,建立粮食浪费举报平台,鼓励公众监督餐饮行业不合理用粮行为。

最后送店家一句话:“创新可以,但别拿粮食安全当儿戏!否则,下次烤的可能不是肉,而是自己的‘口碑’!”毕竟,粮食安全,人人有责,咱可不能让“助农”变成“伤农”的闹剧!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看古今,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