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作秀,而是为聋哑员工特别设计的工作岗位。"沈阳这家火锅店用巨型鸳鸯锅创意,让两名聋哑员工通过肢体语言展示涮菜方法,月薪比普通服务员高20%。暖心细节包括恒温系统、手语菜单和顾客留言本,已为12位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有顾客留言:"在这里,我吃到的不仅是火锅,还有对生命的尊重。

近日,一段"东北餐馆真人鸳鸯锅"的视频在网络疯传,画面中两位身着红白两色服装的工作人员躺在巨型鸳鸯锅中,扮演"食材"与顾客互动。这一奇特场景迅速引发热议,有人称奇点赞,也有人质疑哗众取宠。记者实地探访这家位于沈阳的火锅店,揭开了这个争议创意背后的真相。
"锅中人"原是聋哑员工:特殊岗位的特殊设计
走进这家装修复古的火锅店,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央那个直径2米的巨型鸳鸯锅。店主王先生向记者解释:"这不是作秀,而是为我们两位聋哑员工特别设计的工作岗位。"原来,扮演"红汤"的小李和"清汤"的小美都是聋哑人士,他们在锅中主要负责向顾客展示涮菜时间和方法。
"传统服务员需要语言交流,他们找工作太难了。"王先生拿出手机展示两位员工的手语视频,"这个创意让他们能靠肢体语言胜任工作,每月工资比普通服务员还高20%。"记者注意到,锅中设有安全座椅和通风系统,员工可以随时轮休,并非网传的"被迫表演"。
意外走红后的烦恼:被误解的创意初心
视频爆火后,店里日均客流量暴涨三倍,但也带来了不少误会。有网友质疑"把人当食材是对人格的侮辱",甚至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对此,小李通过手语翻译表示:"我们很喜欢这份工作,顾客都对我们很友好,这不是侮辱而是展示。"
小美则展示了她的工作记录本,上面贴满了顾客留下的暖心留言。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写道:"谢谢你们教会我女儿尊重差异,这是最有教育意义的一顿火锅。"王先生坦言:"走红后压力很大,但看到员工们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们决定坚持这个创意。"
特殊服务背后的暖心细节
仔细观察这个"真人锅",设计蕴含诸多巧思:温度保持在26℃的恒温系统,防滑防烫的特制服装,能与顾客互动的LED展示板...更令人动容的是,菜单上每道菜都配有手语示意图,服务员胸前别着"我可以写字交流"的提示牌。
"这不仅是份工作,更是一个证明自己的平台。"区域经理告诉记者,该模式已在三家门店推广,累计为12位残障人士提供就业。下一步计划开发AR技术,让"锅中人"能通过特效与顾客进行更丰富的互动。这个始于偶然的创意,正在演变成一套系统的公益就业方案。
市场监管局回应:创新需守住安全底线
针对网络争议,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经实地检查,该创意项目符合食品安全和劳动保护相关规定。"商家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尝试值得肯定,但必须确保员工权益和消费者体验。"目前,该店已提交详细的安全预案和员工保障方案。
这场关于"真人鸳鸯锅"的讨论,折射出社会对残障就业问题的关注。或许正如一位顾客留言所说:"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背后的善意。在这里,我吃到的不只是火锅,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夜幕降临,红白两色的身影仍在锅中忙碌,用他们特殊的方式,为这座城市增添着温暖的烟火气。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