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2025年冬季气候前瞻:极寒冷冬会出现吗?专家最新研判来了

2024年冬季我国或将呈现"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的格局,拉尼娜与全球变暖的角力下,大范围极寒概率低,但需警惕局地阶段性极端天气——东北降水偏多,西南持续少雨,1月中下旬可能迎来强冷空气突袭。...

2024年冬季我国或将呈现"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的格局,拉尼娜与全球变暖的角力下,大范围极寒概率低,但需警惕局地阶段性极端天气——东北降水偏多,西南持续少雨,1月中下旬可能迎来强冷空气突袭。

2025年冬季气候前瞻:极寒冷冬会出现吗?专家最新研判来了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每年冬季气候预测都牵动着公众神经。2024年是否会迎来极寒冷冬?中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冬季气候趋势预测给出了权威答案,同时揭示了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多重复杂因素。

拉尼娜现象影响下的冬季展望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历史统计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低的概率较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拉尼娜事件强度预计为弱到中等,这意味着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可能不及往年显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指出:"拉尼娜年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极寒天气。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全球变暖背景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气候响应模式。"今年冬季,东亚冬季风强度预计接近常年或偏弱,这使得出现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可能性降低。

北极海冰与欧亚雪盖的关键作用

除拉尼娜现象外,北极海冰和欧亚大陆积雪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重要因子。今年9月北极海冰范围创下有卫星记录以来第六低值,这种异常状况可能通过改变大气环流影响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分析称:"今年秋季欧亚中高纬积雪面积较常年同期偏多,这通常会导致东亚冬季风偏强。但与拉尼娜的弱信号相叠加,两者可能产生抵消效应。"因此,今年冬季我国可能呈现"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的温度特征,极端寒冷天气范围和时间可能较为有限。

区域差异明显的降水温度格局

根据数值模式预测结果,今年冬季我国气候将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东北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略偏高,降水偏多

华北地区:气温偏高1℃左右,降水接近常年

长江中下游:气温波动较大,阶段性低温可能出现

西南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专家提醒虽然整体偏暖,但不排除在1月中下旬受强冷空气影响,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这与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特征相符。

应对建议:防范阶段性极端天气

气象专家建议公众辩证看待冬季气候预测:

北方地区需防范阶段性寒潮带来的剧烈降温

南方地区要注意防范低温雨雪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各地应警惕气温起伏大带来的健康风险

能源部门需做好应对短期用电高峰的准备

中国气象局将持续监测海洋-大气系统演变,及时发布最新气候趋势滚动预报。从目前研判来看,2024年冬季出现大范围持续性极寒天气的概率较低,但局地阶段性极端天气仍需高度警惕。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48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