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演员史元庭在演艺寒冬中绝地反击:699元陪爬泰山月入2万,当景区NPC单日打赏破200元,承包稻田亩产翻三倍,用跨界组合拳打出逆袭样本。他说:'生存优先,梦想未弃,生活不会辜负努力斜杠的人!'
2025年,演艺圈寒冬来袭,35岁的中戏毕业生史元庭成了“戏荒”代表——上半年仅拍了4天戏,存款直接“缩水”到不足2万元。这哥们儿一咬牙,直接开启“斜杠模式”,从演员跨界到陪爬员、景区NPC,甚至当上“稻田老板”,硬是把日子过成了“多线程副本”。

2025年6月,史元庭在泰山红门到南天门的路线搞起了“陪爬业务”。白天699元一单,夜间799元,首周就接了6单,月收入直接飙到两万。6月28日,他完成首单夜爬,耗时6.5小时登顶,视频播放量直接破百万,抖音粉丝从55.8万涨到58.3万。网友调侃:“这哪是陪爬,分明是‘登山教练+私人导游’二合一!”

10月,史元庭摇身一变,成了上海千古情景区的“摩登特工”。日均保底薪资300 - 500元,加上打赏分成,单日最高打赏超200元。他拍的抖音角色视频,单条点赞超10万,直接带动景区门票销量上涨。景区HR直言:“专业演员当NPC,镜头感强,流量还高,这波操作稳赚!”

9月,史元庭在黑龙江五常市民乐朝鲜族乡承包了稻田,成了京东超市有机大米基地的“主理人”。这里位于拉林河与牤牛河交汇处,土壤肥沃,水源优质,亩产收益是传统种植的3倍。京东要求严苛:有机种子、双河水源,每年2次零农残检测,全程溯源。京东包销价格比市场价高30%,还提供百亿农补。史元庭推出“请100名粉丝吃大米”活动,直接带动京东平台销量激增。网友笑称:“这大米,吃着都有‘明星味’!”

史元庭的跨界不是瞎折腾,而是有“小心机”。他把演艺经验转化成景区NPC的互动能力,用艺人IP给农产品“贴金”,“史元庭牌”五常大米通过京东独家发售,溢价空间杠杠的。抖音、小红书成了他的“流量杠杆”,半年小红书粉丝涨到6.8万,内容创作直接转化成商业机会。

史元庭的收入模型堪称“反脆弱”典范:景区NPC有基础薪资+打赏分成,农产品销售有溢价收益,陪爬业务有稳定客源。这种“多条腿走路”的模式,让他在演艺圈寒冬里依然能“吃香喝辣”。

史元庭的“斜杠生存”被《新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成了“跨界破局”的样本。行业专家说,传统演员可以通过“演艺+文旅+农业”组合拳应对职业寒冬,农业与科技结合(比如京东溯源系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短视频平台则是连接不同行业的“关键纽带”。

当然,也有人酸他“炒作博眼球”,说科班演员干体力活“不务正业”。史元庭倒挺淡定:“生存优先,梦想未弃,跨界是为了积累资源,以后好回归演艺主业。”他还靠京东合作降低农业销售风险,景区NPC工作提供稳定现金流,分散了单一行业依赖。

2025年上半年,史元庭拍戏收入不足万元;陪爬业务月入最高2万;景区NPC日均收入超500元;农业项目亩产收益翻三倍。这些数据可不是“吹牛”,而是实打实的“逆袭证据”。

史元庭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寒冬不可怕,怕的是“一条道走到黑”。跨界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多条路生存”。只要肯动脑、敢尝试,普通人也能在寒冬里找到自己的“暖阳”。毕竟,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斜杠”的人!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看古今,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