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参赛资格一票难求,中签率低至3.45%,黄牛价飙升至5000元。公益名额成"第二赛道",2000元名额半小时抢空,却暗藏募捐资质争议。赛事成本攀升致报名费上涨,狂热背后需冷思考:别让马拉松背离全民参与的初心。
一张原价200元的马拉松参赛资格,在黄牛手中被炒到5000元,比中签率还低的,是跑者们的钱包厚度。
“今年终于榜上有名,有幸成为九千分之一”,一名跑友在上海马拉松中签后兴奋地分享。而在他身后,是超过17万名落签者的失望与无奈。
今年上海马拉松全程项目报名人数创下历史新高——172872人共同争夺有限的参赛名额,全程马拉松中签率仅13.7%。有跑友连续六年未中签,却仍表示“上马虐我千百遍,我待上马如初恋”。
马拉松赛事已经从大众体育赛事,演变为一种堪比中彩票的稀缺资源。

“知道今年中签率低,但得知没中的那一刻,心里还是在落泪。”一名跑者在2020年上海马拉松抽签结果公布后这样写道。那时,他面对的是上马25年历史上最低的中签率——不到7%。
四年过去,情况并未好转。2023年,上海马拉松报名人数首次突破17万,全程马拉松中签率维持在13.7% 的低位。
这一数字,甚至比世界上一些顶级马拉松赛事还要低。东京马拉松中签率为8.28%,伦敦马拉松中签率更是低到令人绝望的4%。
国内其他热门赛事同样不容乐观。武汉马拉松中签率约9%,而无锡马拉松中签率仅为3.45%。这些数字背后,是马拉松运动在中国的爆发式增长。
据《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显示,2023年全年共举办699场路跑赛事。强大的供需关系,使得多年前需要拉人头才能报满的马拉松,现在必须通过“抽签摇号”才能参与。

一号难求之下,参赛成本水涨船高。在正常报名难以获得名额的情况下,直通、慈善名额、赞助商名额、官方邀请等渠道成为新的替代,不过代价也更高。
马拉松中签概率堪比中奖,由此滋生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报名费在百元级别的参赛名额被炒到数千元的天价。
在二手交易平台,普通个人报名费198元的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名额叫价1400元,仍吸引数十人标记“想要”。有中签跑者以1888元转让北京马拉松名额,更有卖家将名额炒到5000元。
相比之下,北京马拉松普通个人报名费仅为200元。黄牛倒卖马拉松名额,不仅严重违反赛事规定,也破坏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扰乱市场秩序。

当普通跑者依靠运气获得参赛资格时,另一条“用钱开路”的通道正在各大城市马拉松赛中扩展——公益名额。
公益名额的出现,为部分跑者提供了“第二赛道”。以2024年深圳马拉松为例,赛事组委会联合深圳市慈善会开设500个公益名额,每个名额需捐款2000元。上线不到半小时,这些名额便被一抢而空。
2024年,贝壳北京马拉松向未中签的报名者开放申请,2000元/人,报名费将全额捐至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
2025年无锡马拉松慈善跑设立了1500个公益名额,每个名额收费1600元,其中200元为赛事报名费,1400元标注为“公益捐赠费”。
然而,公益名额的运作并非都规范透明。在无锡,收款方是赛事运营企业无锡汇跑体育有限公司,但该企业并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
虽然捐赠票据标明为“非公开募捐”字样,但马拉松赛事“公益名额”是向非特定的社会公众募集,这自然包含参赛者,应当属于公开募捐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

马拉松赛事本身也在涨价。据媒体报道,不少马拉松报名费悄悄涨价了。马拉松越跑越贵的情理之中,源于赛事运营成本的攀升。
根据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A1类马拉松平均支出为1199.86万元,除去平均赞助收入和报名收入,算下来平均有超过140万元的资金缺口。
随着举办成本的分摊,报名费用递次增长就在所难免。
马拉松赛事组织运营成本增加,既包括奖金、赛道运营、物料开销等显性成本,也含有安保、医疗、营销等隐性成本。
此外,部分知名马拉松赛事的开拓期结束,进入常态化运营阶段,相关补贴收入和赞助商的投入有所减少,导致赛事组织者需要依靠提高报名费来弥补资金缺口。
有跑友认为,报名费上涨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但同时组织方应该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不能让高昂参赛成本使马拉松越来越远离普通大众,甚至背离全民参与的价值追求。

在狂热的形势下更需要保持冷思考,找到利益均衡点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各级赛事举办地不仅要算举办的成本账,更要算赛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综合影响和长远收益。
在控制参赛报名费的同时,对直通、慈善名额、赞助商名额、官方邀请等渠道也要进行规范,并采取严厉的措施打击黄牛倒票行为,防止中签资格“黄牛化”造成巨大破坏。
监管部门需要加大对于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的黄牛行为的打击力度。可以借鉴博物馆应对黄牛抢票的策略,在放票规则上,实施分时段放票与退票不回池之法,分散马拉松报名时间,规避集中放票引发的抢票潮被黄牛钻空子。
在技术防范层面,封禁风险账号与IP、启用智能验证码、语音验证码等优化人机验证流程,凭借安全技术搭建风控体系,实时监控并阻拦批量抢票等异常行为。
参赛人员也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理性选择马拉松赛事而不必一味追求热门赛事。随着马拉松赛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赛事的成本也处于较低层次。
在内部存在结构性失衡和冷热不均的情况下,合理选择赛事既是对需求的合理分流,也能因供需相对均衡让赛事成本处于更合理的区间内。

国内某大型公益机构从业者邓拓表示,公益名额的溢价本质是对捐赠人的一种回馈,与捐赠后获得衍生品回馈逻辑一致,只是马拉松名额更稀缺。
但如果连公益名额都需要抢,甚至也被黄牛盯上,那么马拉松赛道的起点,是否从一开始就只向特定人群开放?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