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英伟达“跌倒” 寒武纪“吃饱”了吗 市场真空待填补

2025年10月6日,在纽约CasaCipriani酒店举行的CitadelSecurities全球市场未来会议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到,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份额从...

2025年10月6日,在纽约Casa Cipriani酒店举行的Citadel Securities全球市场未来会议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提到,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在中国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份额从95%降到了0%。这句话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过去两年多来,英伟达在不断收紧的出口管制下努力寻找生存空间。当A100、H100芯片被限制后,英伟达推出了性能调整后的A800和H800作为中国市场特供版。几个月后,A800和H800也被列入限制清单,英伟达又推出了性能更低的H20。

英伟达“跌倒” 寒武纪“吃饱”了吗 市场真空待填补

黄仁勋多次强调,失去中国市场对任何美国公司都是巨大损失。他提醒美国决策者,伤害中国的事情也可能伤害美国。尽管英伟达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但黄仁勋这次的发言意味着英伟达的努力可能已经告一段落。

黄仁勋讲话后的11天,寒武纪披露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公司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净利润为5.6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94亿元。这些数字显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形成。

在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市场份额归零之前,中国的AI芯片市场几乎完全依赖英伟达。2022年,IDC报告显示,英伟达在中国AI加速卡市场中占约85%的份额。当时,国内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和AI创业公司在进行大模型训练时几乎没有其他选择,英伟达的A100和H100芯片是全球最强的算力硬件。此外,英伟达的CUDA软件平台也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几乎所有主流AI应用和算法模型都基于CUDA开发。

然而,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规定,限制高性能计算芯片出口到中国。英伟达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性能调整的“特供版”产品,如A800和H800。这些芯片在短期内缓解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但随后又被列入限制清单。英伟达接着推出了性能更低的H20系列芯片。

面对不断收紧的规则,黄仁勋多次访华,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2024年1月,黄仁勋访问深圳、上海和北京,与员工互动并表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至关重要。2025年1月,他再次访华,与多家机器人公司负责人会面。2025年4月,黄仁勋第三次访华,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任鸿斌会谈,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2025年7月,他第四次访华,出席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并透露正在申请向中国市场重新销售H20芯片的许可。

黄仁勋认为,未来的AI将开创两个万亿级的新市场:数字劳动力和物理AI(机器人)。他认为中国拥有全球约50%的AI研究人员,对AI充满热情。然而,这些表态并未改变现状。根据SEC文件,黄仁勋在2025年10月通过多笔交易减持了60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约1.13亿美元。

目前,英伟达的战略重心转向美国本土制造。2025年10月17日,黄仁勋出现在台积电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半导体工厂,参与首批Blackwell AI芯片的签名仪式。这款芯片拥有2080亿个晶体管,性能大幅提升。英伟达计划以每年更新一次的速度快速迭代其AI芯片,但这些新产品似乎与中国市场隔着一堵墙。

与此同时,寒武纪等国产芯片厂商迅速崛起。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净利润为5.6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1.94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净利润为16.05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7.24亿元。这些业绩增长的背后,既有英伟达高端产品的缺位,也有市场需求的推动。

除了寒武纪,华为旗下的昇腾系列芯片和AMD的MI300系列也在积极抢占市场。英伟达的缺位让原本由一家企业主导的市场格局进入了一个群雄并起的新阶段。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经济观察报,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34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