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两周,从签约到裁退,曾凡博的NBA之旅戛然而止。这位中国新星在季前赛短暂亮相后,因伤病与商业考量黯然离场。但这次经历并非终点——他仍可选择回归CBA或继续追梦,而中国篮球的全球化探索也将在一次次尝试中前行。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5日晚,布鲁克林篮网队官宣裁掉中国前锋曾凡博。这一消息来得突然,却也在意料之中。短短两周前,他才刚刚与球队签下一份Exhibit 10合同,踏上美国训练营的地板;几天前,他在NBA中国赛广州站完成了个人季前赛首秀,身穿篮网球衣在场上奔跑了10分钟。如今,这段短暂的NBA旅程已画上句点。

这并非一次普通的球员更替。它牵动着无数中国球迷的目光——曾凡博是中国篮球新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身高2米11,兼具机动性与投射能力,曾效力于美国G联赛点燃队,被视为最有希望站稳NBA的中国年轻球员之一。但这一次,他未能留下。

篮网与曾凡博的签约发生在9月23日,正值NBA季前赛前夕。合同类型为Exhibit 10,这是一种非保障性合同,不计入球队工资帽,主要用于训练营考察球员。这类合同的最大特点是“低成本、高灵活性”:球队可以零风险试训球员,若看中其潜力,可在常规赛开始前将其转为双向合同或正式合同;若不适用,则可随时裁掉。

而裁掉之后,Exhibit 10合同还设有一项关键机制:只要球员愿意加入该NBA球队下属的G联赛队伍,并连续效力满60天,就能获得一笔5万至8.5万美元不等的奖金。对篮网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即便裁人,也能保留对曾凡博的发展联盟权益——他的G联赛签约权已自动转移至长岛篮网。

但曾凡博团队已明确表示,他将不会前往长岛篮网效力。原因并不难理解:自2025年4月29日遭遇严重腰伤以来,他的康复进程一直不顺。直到8月初才恢复系统训练,随即赶赴美国参加训练营,期间还持续受到膝伤困扰。身体状态未达比赛要求,仓促进入高强度的G联赛,并不利于长期发展。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这次签约与裁退的时间点,恰好与中国赛高度重合。10月10日和12日,篮网先后在广州和上海与菲尼克斯太阳队进行季前赛。曾凡博在首场亮相10分钟,虽无得分,但身穿NBA球衣出现在赛场的画面,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第二场比赛他未出场,三天后即被裁掉。

不少国内媒体人指出,这一系列操作更像是“商业考量优先于竞技需求”。NBA球队近年来愈发重视中国市场,而签下一名有潜力的中国球员,哪怕只是短期试训,也能显著提升品牌曝光与球迷互动。曾凡博的签约,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篮网在中国市场的传播诉求。

但这是否损害了球队的竞技形象?有评论认为,利用Exhibit 10合同“走个过场”,让中国球员短暂亮相后迅速裁掉,虽合乎规则,却可能削弱公众对“真实竞争”的信任。毕竟,球迷期待看到的是中国球员通过实力赢得位置,而非成为营销工具。
不过也应看到,Exhibit 10合同本就是NBA体系中常见的“人才筛选机制”。每年休赛期,各队都会签下数十名此类合同球员,最终能留下者寥寥无几。对曾凡博而言,能站上季前赛舞台,已是突破——他是继崔永熙之后,又一位在NBA季前赛登场的中国球员,这份经历本身具有标志性意义。

目前,曾凡博将返回美国继续康复,目标是彻底恢复至100%状态后再评估下一步。而他的未来,并非只有NBA一条路。北京首钢俱乐部已在2025年8月为他完成了CBA新赛季的预注册,备注为“境外联赛效力”。这意味着,只要他决定回国,即可随时与首钢签约重返CBA。

CBA的预注册制度为此类球员提供了“安全网”。根据规定,只要球员在注册期内提交预注册申请并注明海外发展意向,即便未能在海外立足,也可在合同终止后随时回归,无需重新参与选秀或等待转会窗口。补全材料后,最快几天内就能获得参赛资格。

经济回报方面,若曾凡博加盟长岛篮网,年薪约13万美元,加上Exhibit 10奖金,总收入接近20万美元。而若回归CBA,预计年薪在100万至300万人民币之间。虽然海外收入更高,但考虑到伤病恢复、比赛机会和职业稳定性,回归CBA未必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球员冲击NBA的路径正趋于理性。从早年直接签约到如今通过G联赛、夏季联赛、训练营等方式试水,模式更加多元。曾凡博的经历,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不再追求“必须留下”,而是把每一次海外经历视为成长的一部分。

展望未来,曾凡博的去向仍不确定。他可能继续在美国康复,等待下一次试训机会;也可能选择回归CBA,在北京首钢重新证明自己。无论选择哪条路,这次短暂的NBA之旅都不是终点,而是一次宝贵的检验。

对中国篮球而言,每一次球员踏上NBA赛场,都是一次启蒙。它提醒我们:通往世界的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有人愿意尝试,希望就仍在。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资讯日历,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