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宿舍直播乱象需三方共治:学校建章立制提供共享空间,学生明确权责双向尊重,平台技术赋能加强引导。平衡创新与秩序,让宿舍回归学习本质。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宿舍作为“主战场”,投身直播浪潮,但长时间直播严重干扰室友正常作息和学习。15日,人民日报对此现象发表评论:大学宿舍不应该是没有边界的直播秀场。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确实,在指出“不应该”之后,如何有效地“治理”才是真正的难点。这不仅仅是一个纪律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平衡个人发展、集体权益与校园管理的复杂课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禁止,也不能放任自流。一个有效的方案需要学校、学生(包括主播和室友)和社会平台三方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共治的闭环。
一、综合各方责任的一个系统性解决思路
A[大学宿舍直播乱象] --> B( 三方共治解决方案 )
B --> C[学校:建章立制提供空间]
B --> D[学生:明确权责双向尊重]
B --> E[平台:技术赋能加强引导]
C --> C1[出台“宿舍直播公约”明确时段与行为规范]
C --> C2[设立“共享直播间”提供专业场地]
C --> C3[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引导理性发展]
D --> D1[主播:主动沟通维护公共权益]
D --> D2[室友:明确边届合理表达诉求]
E --> E1[开设“校园认证通道”提供流量支持]
E --> E2[强化内容审核限制不当内容]

二、 学校的责任:从“堵”到“疏”的精细化管理
学校作为管理主体,需要出台具体、可操作的规则,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1. 建章立制,明确“边界”何在:
· 制定《宿舍直播管理办法》:明确禁止在室友休息和学习时间(如午休、晚10点后)进行喧闹的直播。规定直播的音量、灯光、时长上限,并要求不得将室友无意摄入镜头。
· 设立“宿舍直播申请与报备”机制:要求有直播需求的学生向宿管报备,并与室友共同签署一份“直播公约”,确保各方权益得到尊重。
2. 创造条件,提供“出路”:
· 设立“校园共享直播间”:这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学校可以利用空余房间,改造设立具备良好隔音、专业设备的直播间,供学生预约使用。这既能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又能彻底解决扰民问题。
· 开设相关课程与指导:将新媒体运营纳入选修课或工作坊,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直播”,更关注内容创作、运营管理等专业知识,提升创业层次。

三、学生的责任:权利意识与公共精神的平衡
1.对于直播的学生:
· 沟通是前提:任何直播行为开始前,必须征得所有室友的明确同意。这并非“请求批准”,而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 公私须分明: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宿舍是公共生活空间,而非私人工作室。不能将个人商业行为成本转嫁给室友。
· 装备可升级:建议投资降噪麦克风、指向性收音设备等,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2.对于被影响的室友:
· 敢于说“不”:当自身权益被侵犯时,应勇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忍气吞声只会让问题恶化。
· 掌握维权路径:清楚知道通过宿舍长、楼长、辅导员或宿管中心等渠道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在网络上抱怨。

四、直播平台的责任:技术赋能与内容引导
平台方不能缺席,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 技术赋能:开发或推广“校园静音模式”,在直播功能中强化“虚拟背景”和“人脸追踪”技术,帮助主播在不暴露宿舍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直播。
· 渠道支持:与高校合作,为有潜力的校园主播提供线下直播空间或流量支持,将直播活动从宿舍引导至更合适的场景。
· 内容引导:加强审核,对于内容低俗、或明显侵犯他人权益的宿舍直播进行限制,营造更健康的直播生态。
总而言之,治理大学宿舍直播乱象,关键在于将模糊的批评转化为明确的规则,将个人的冲动引导向理性的发展,并通过学校、学生与平台的协同努力,找到一个既能鼓励创新、又能守护秩序的平衡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