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女童陈雨桐因一段湘剧表演视频走红,两年苦练成就超越年龄的艺术沉淀,不仅带动少儿戏曲学习热潮,更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在长沙火宫殿的古戏台前,身着湘剧《拜月记》全套行头的8岁女童陈雨桐,一个云手转身惊起满堂喝彩。这段被游客拍下的3分钟视频,让这个学戏仅两年的小姑娘意外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小使者"——浓墨重彩的戏妆掩不住稚嫩脸庞,但凤冠霞帔下的端庄做派,却透出超越年龄的艺术沉淀。

雨桐与戏曲的缘分始于一场偶遇。2022年端午假期,她在太平街围观湘剧表演时,竟跟着演员完整比划完《抢伞》选段。非遗传承人刘永红当即收下这个"耳朵会动"的小徒弟,从咬字归韵到台步指法倾囊相授。视频中她表演的抖袖动作,实为每天绑着沙袋练习两小时的成果;那段惊艳的闺门旦唱腔,则源自凌晨五点岳麓山下的吊嗓苦功。
这场表演引发意想不到的文化涟漪。湖南省湘剧院次日接到37个少儿戏曲班咨询电话,长沙市文旅局顺势启动"小戏骨孵化计划"。雨桐所在的桐荫里社区更出现"奇景":傍晚广场上,跳街舞的青少年与练水袖的孩童方阵相映成趣。戏曲化妆师王阿姨感叹:"给孩子们勾脸时,他们讨论妆容比电竞皮肤还认真。"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审美启蒙。雨桐学校成立的"萌新戏社"已成为最火爆社团,孩子们用3D打印制作戏帽,在科学课研究声腔共鸣原理。当她身着戏服登上《少年中国说》舞台时,镜头扫过台下观众席——无数双亮晶晶的眼睛里,映照着传统文化传承的星火。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