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个故事,国庆假期在家逛亚马逊,本来在看 Artificial Plants & Greenery 类目的,结果最后感兴趣的产品居然是个猫笼。你能想象吗?这样的事情在浏览产品的时候经常发生,但是在分享给其他卖家朋友的时候,他们觉得很有趣,让我写一写。
钟爱非标品
平时没事我就会看亚马逊前台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产品,之前有分享过如果不知道如何选品就按照亚马逊的目录的顺序依次去看每个子类目。这个动作对于刚开始选品的卖家真的非常有效,分析完一百个类目,你会发现比刚开始选品的时候脑子里多了很多分析思路。
当然我在查看亚马逊前台产品类目的时候,过滤的会非常快。因为我钟爱非标品。因为它不像标准品比如 U 盘、手机壳那样有明确的功能、参数、竞品和搜索需求,而是更多依赖于创意、造型、使用场景和消费者感性偏好。
而我们小卖家,能在激烈环境中选出还能卖的产品,就是要依靠场景。
非标品有个定义:
非标品 = 视觉差异 + 情绪共鸣 + 场景价值
视觉差异的意思是从主图上一般可以看出差异,可能是图案可能是造型存在不同。
情绪共鸣的意思是下单的动作往往是因为情绪的触动,比如好可爱,好美。
场景价值的意思是这个产品适合某个场景,比如社交吸引眼球,放在书桌刚好恰当。
在逛的时候,第一指标执行的就是视觉差异。
初见假花类目
翻到 Artificial Plants & Greenery 类目的时候,就觉得这个类目可以深入分析下。
因为榜单里就看到差异较大的产品类型,快速浏览可以区分出很多维度,比如
室内还是室外
颜色是绿色还是其他
盆栽形状还是藤蔓形状
大小如何
甚至还有一些固定的植物种类
利用工具快速定位
这些差异较大的产品,该从哪个角度入手呢?
拍脑袋肯定不行,得依靠一定的数据用量化方式筛选潜力方向。而关键词就是不错的分析对象。可以分析该类目中关键词的搜索量、趋势和相关词。哪些造型或使用场景关键词有稳定搜索量,哪些是新兴上升词,哪些词的竞争小需求也还不错。
打开 Shulex 的关键词分析工具
输入 Fake Plants 搜索后显示有 1000 多个关键词,全选进行 AI 分析
把分析结果按供需比进行降序排列
逐个去看关键词对应的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需供比是高的,也就是说需求高,竞争对手少,机会大。
需供比 = 搜索量(需求) / 商品数(供应),在同类市场中,需供比值越高,则代表该市场需求越强劲
比如 fake snake plant 的造型是这样的
对于这个类型的植物不了解,就 AI 查询下
比如 fake bamboo plant 的造型是这样的
当然最奇葩的产品来了,fake plant litter box 的 ABA 转化占比 0%
用 fake plant litter box 在前台查看,居然是这样的产品
进入产品后再进入类目 Cat Litter Box Enclosures 猫砂盆围栏,这个假花与猫围栏的结合在类目中也是异常的现眼。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 fake plant litter box 就是好产品可以直接做,还需要深度分析,到此的步骤仅仅是选品灵感的来源而已,仅仅才定位到产品而已。行不行还需要深度分析。
从假花类目一路逛到猫笼,看似跑偏,其实正是非标品世界的魅力所在——没有固定边界,只有不断被激发的创意组合。这次从假花到猫笼的意外旅程,也再次提醒我:选品不是找产品,而是发现生活中那些能打动人的细节。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VSO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