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变身‘晒粮场’,民警雨中抢收稻谷、主动腾出1600平米场地帮村民晒麦,不仅解决了‘无地晒粮’的民生难题,更用‘湿了警服,暖了民心’的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服务新担当。
村民将粮食晒满派出所事件分析
一、事件核心情况
近年来,多地派出所主动开放院内空地供村民晾晒粮食,形成“派出所晒粮场”现象。例如:
福建德化赤水派出所:自2024年起,因秋收季节村民反映“晒谷难”,派出所主动敞开大门,将硬化后的宽敞空地提供给周边村民晒粮。2025年10月,村民晒粮时突遇暴雨,民辅警迅速冲入雨中,与村民合力抢收稻谷,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归拢、盖布、搬运,确保粮食安全归仓。
甘肃崇信黄寨派出所:2024年6月,针对村民在公路边晒粮的安全隐患,派出所通过微信群宣传、上门邀请等方式,引导村民到院内晒粮,并协助搬运、维持秩序。
山东峡山岞山派出所:2024年6月,悬挂横幅欢迎村民晒粮,提供1600余平方米平整场地,可一次性晒麦1万余斤,民警还抽空帮村民翻晒。
二、事件发生原因
农民的现实需求:
农村晒谷场减少,秋收时“无地晒粮”成为痛点。例如,德化赤水镇主干道弯陡、大货车多,村民在路边晒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粮食若未及时晾晒,可能导致霉变、发芽,影响收成。
派出所的主动担当:
解决安全隐患:通过提供安全晒粮场地,消除道路占道晒粮引发的交通事故风险。
践行服务宗旨:体现基层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如赤水派出所所长陈鹏飞表示:“让村民到派出所晒麦子,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
创新基层治理:结合“田间警务”,在晒粮过程中排查矛盾纠纷、开展安防宣传,如民警借机宣讲交通安全、反诈防骗知识。
政策导向支持:
近年来,多地政府推动公共资源开放共享,如鲤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院免费开放停车位,体现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

三、事件的多重影响
对农民的积极影响:
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干燥、安全的晒粮环境,确保颗粒归仓。例如,德化村民表示:“来派出所晒稻谷很方便,工具不用担丢失,民警还帮忙收装,很暖心。”
降低经济损失:避免因道路晒粮导致的交通事故赔偿风险。
对派出所的积极影响:
提升公信力:通过实际行动赢得村民信任,如网友评论:“湿了警服,暖了民心。”
优化治理效能:在晒粮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发现并解决治安问题。
对社会风气的积极影响:
弘扬正能量:警民合力抢收的场景登上微博热搜,展现基层干群关系和谐。
树立服务标杆:推动更多公共场所开放资源,如梅州平远县长田派出所利用新所院子解决晒粮难题,并贴心地提供饮用水。
四、事件启示与未来方向
强化基层服务导向:
基层政府应主动感知民生痛点,将“开门办实事”常态化。例如,德化赤水派出所通过巡逻发现晒粮难题后,立即调整资源分配。
推广“共享空间”模式,如节假日开放政府大院停车场、厕所等,拉近干群距离。
完善公共资源配置:
规划农村晒粮专用场地,或利用闲置学校、文化广场等资源,减少道路占道现象。
引入科技手段,如梅州平远县公安局长田派出所利用无人机巡查油茶园,可借鉴用于晒粮区域管理。
深化警民互动机制:
结合“一村一警”制度,定期走访了解村民需求,如兴宁市罗浮派出所通过巡查油茶园预防盗采,同步排查晒粮隐患。
开展精准宣传,如晒粮时“一对一”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村民法治意识。
弘扬务实担当精神:
鼓励基层干部“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群众”,如赤水派出所民警雨中抢收粮食,体现责任担当。
建立激励机制,对创新服务模式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推动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财经时讯,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