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纸质行程单最后一天 电子化转型开启!凌晨,机场候机大厅的灯光一如既往地冷清,光线打在地面上,映出一行又一行的轮廓。纸质行程单叠在柜台后方,经过无数次折角、翻阅,仿佛承载着过往旅客的记忆。10月1日起,这个不起眼的小角落将与许多人告别。
对于曾在报销季焦虑等待行程单打印,或因丢失报销凭证而忙于补打的人来说,这一变化可能引发担忧:没有纸质凭证,财务会不会找麻烦?
实际上,铁路部门已于10月1日全面停用纸质报销凭证,改用电子发票。民航局也宣布,自10月1日起,境内旅客运输服务统一使用电子行程单,不再提供纸质版本。这并非草率决定,而是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发布公告,计划到2025年9月30日全面推广电子行程单。电子行程单具备同等法律效力,可直接作为报销凭证使用。
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电子行程单开具总量超过4000万张,占比43%。各大航空公司如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四川航空和南方航空等均表示,2025年10月1日起彻底不再打印纸质行程单。过渡期为一年,给人们适应时间。
从案件调查角度看,纸质行程单有明确的时间线和轨迹,不易丢失。电子行程单虽然便利,但也增加了“遗失”风险,查证难度加大。航空公司提供了多种获取渠道,包括官网、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和抖音小程序等,甚至能即时发送到邮箱。技术升级使流程简化,理论上更可靠。
公众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认为这是环保且经济的进步,不再需要为报销单跑断腿。但也有人担心,取消纸质登机牌会使一些人出行更加困难。印章文化根深蒂固,物理存在的证据让人感到踏实。
以前处理票据纠纷时,纸质凭证真伪容易查证。未来全用电子行程单,造假门槛提高,但数据丢失的风险依然存在。无论纸质还是电子,报销未到账时,都难免推卸责任。电子行程单使用后,可能会出现“邮箱找不到附件”或“电子签名看不懂”的问题。
这场数字化改革旨在减少奔波,提高效率,减少碳排放,并防止票据黄牛倒卖。然而,技术永远无法完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最终责任仍由人承担。现实世界的安全感有时需要保留一些老习惯。
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升级,但对某些依赖纸质凭证的部门和个人来说,这是一场离别。纸质行程单是否会像胶卷、银行卡磁条和老式公章一样被怀念?或许未来我们的行程只剩下一个二维码。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晓星未落沐朝阳,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