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扩大普高招生至77%,浙江舟山试点高二分类培养,多地探索推迟普职分流,通过学籍互转、综合高中等弹性政策,让学生拥有更长探索期和更多选择权,缓解教育焦虑。
陕西省渭南市教育局回应九三学社提案,通过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2025年占比77%)和增设综合高中班(招生1000人)缓解分流压力,并探索高二起分类培养模式。

近期,关于“推迟普职分流”的讨论很多,多个地方教育部门也给出了积极的回应和政策调整。核心思路是从过去刚性、过早的“分流”,转向更具弹性、更尊重学生发展的“融通”和“分类培养”。
一、近期部分地区的一些探索方向,你可以快速了解:
陕西渭南 • 扩大普高招生规模:2025年普高招生计划占比提升至77%(较2021年提升14个百分点)。 • 增设综合高中班:在4所中职学校设立综合高中班,2025年招生1000人,学习普高课程的同时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浙江舟山 • 高二起分类培养:在嵊泗县试点,所有初三毕业生先进入普高学习。高二根据学业表现和意愿,在普通高考和职教高考路径间选择。
山东临沂 • 职普学籍融通:在高一升高二时段,允许部分有意向的学生从普通高中学籍转入中职学籍。
福建厦门 • 搭建成才“立交桥”:率先试点普职融通,在学籍互转、学分互认等方面探索,已有部分学生实现在普高与中职之间的双向流动。
辽宁抚顺 • 强化过程评估: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学生兴趣和能力评估,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生涯规划,避免简单通过中考“分流”。
二、改革背后的趋势
综合来看,各地的探索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指向一些共同的教育改革趋势,旨在缓解家庭的教育焦虑,为学生提供更合适的路径:
· 推迟选择节点:不再强调在初中毕业后就立即将学生分流到普高或中职,而是通过设立综合高中、在高二开始分类培养等方式,给予学生更长的探索和决定时间。
· 增加选择弹性:通过职普融通、学籍互转等政策,打通普高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壁垒,让学生即使做了初步选择,未来仍有调整的机会。
· 拓宽成才路径:持续扩大中高职一体化(如“3+2”)、中本一体化(如“3+4”) 等培养模式,让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清晰的升学和发展前景。
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动向。如果你对某个具体地区的政策或者“综合高中班”的培养模式特别感兴趣,可以向当地教育部门咨询。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