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北京友谊医院完成全机器人获取右半肝亲体肝移植手术 微创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9月25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朱志军教授团队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开展了国内首例全机器人获取右半肝供肝的肝移植手术。这是继2022年该团队在北京开展首例机器人获取左叶供肝手术后的又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中国在微创技术与肝移植结合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月12日,朱志军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了全机器人活体肝移植右半肝供肝获取手术。本次手术的受者是一名42岁的印度尼西亚男性患者,因乙肝肝硬化合并慢加急性肝衰竭而生命垂危。其41岁的妻子自愿捐献自己的右半肝以挽救丈夫的生命。患者入院后,肝脏移植中心迅速响应,完善术前准备,并通过医院、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三级审查批准活体器官移植伦理后,于9月12日顺利完成手术。
朱志军介绍,获取供肝的移植手术不仅要保证供者的安全,还要确保切下来的肝脏所有结构完整,能够植入受者体内。经精确评估,供者需捐献出自己右半肝才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受者的需要。最终决定采用机器人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在机器人手术下取得供体肝脏,进行夫妻间活体肝移植手术。
魏林主任医师表示,机器人手术系统提供10倍放大的3D高清视野,器械可540度转动,有效提升了解剖精细度,在处理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时更精准,有助于减少手术损伤,保障供肝质量与供体安全。此外,机器人特殊成像模式还提高了胆道解剖分离的准确性与安全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风险。
术后,供者与受者均恢复良好,已由重症肝病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妻子已经可以下床活动,接受肝脏移植的丈夫也已经恢复了经口进食,各项指标稳定。
北京友谊医院肝移植中心迄今已完成300余例全腹腔镜供肝获取手术,其中全腹腔镜右半肝获取近60例,居全国领先地位。自2019年11月起,朱志军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受者手术,已完成20余例腔镜辅助直切口肝移植,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有效减轻了患者手术创伤与术后疼痛。
朱志军表示,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全机器人的肝移植供受者手术,但国内微创肝移植手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医生经验的积累、医疗设备的改进及相关耗材成本逐步优化,微创肝移植技术的进步有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