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刚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展厅内忙碌着。早上8点,他与团队商讨“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专题展览的展品安排;9点,他又接受了媒体视频采访,寄语青少年。尽管已经77岁,钱永刚每天的日程依然排得满满当当。
9月3日,钱永刚与其他“两弹一星”元勋后人代表一起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看到阅兵式上展示的各种装备,钱永刚感到十分震撼,认为父亲一定会对国家的发展感到欣慰。
当年中国第一代航天科技人员队伍中,只有钱学森一人见过导弹。在随后的十多年里,中国人自力更生研制出了“两弹一星”。更重要的是,国家培养了一支能够持续打造“国之重器”的科研队伍,建立了一套能有效动员各种资源开展科研攻关的管理体制,并传承了一种为国奉献的科学家精神。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稳步前行,也使得阅兵仪式上展示的“东风”、“鹰击”、“巨浪”等武器系统能够震慑敌人、激发民族自豪感。
钱学森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著作、书信和便笺等资料。近年来,钱永刚一直致力于整理父亲留下的各种资料,传扬他的精神。他建起了钱学森图书馆,出版了一系列书籍,在国内118所学校办起了“钱学森班”,拍摄电视剧,组建钱学森精神巡讲团,在全国各地办展、演讲。
钱永刚希望,父亲的爱国精神、创新理念和奉献品格能够激励更多年轻人。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