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中国每年吃掉约70亿只白羽肉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逆袭!

每天2000万只白羽肉鸡端上餐桌的背后,是从种源100%依赖进口到国产化突破的逆袭。智能养殖颠覆传统模式,价格寒潮倒逼产业升级,这场关乎14亿人蛋白质供给的战役正在改写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格局。...

每天2000万只白羽肉鸡端上餐桌的背后,是从种源100%依赖进口到国产化突破的逆袭。智能养殖颠覆传统模式,价格寒潮倒逼产业升级,这场关乎14亿人蛋白质供给的战役正在改写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格局。

烧烤摊上香气四溢的鸡翅,快餐店里金黄酥脆的炸鸡,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鸡胸肉——这些中国人餐桌上的日常美食,背后隐藏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福建南平光泽县的一个智能化养鸡场,喂料系统正实时感应料盘余量并自动打料传输,传感器自动采集养殖场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数据。这里与传统印象中鸡粪遍地、臭味扑鼻的养鸡场截然不同。

这个场景是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耗的约70亿只白羽肉鸡背后,是从几乎100%依赖进口种源到自主培育突破垄断的艰难历程。

中国每年吃掉约70亿只白羽肉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逆袭!

01 数字背后的产业规模

每年70亿只白羽肉鸡——这一数字让人难以直观理解。折算下来,中国人每天消耗近2000万只白羽肉鸡,每小时超过80万只,每分钟则有近1.4万只白羽肉鸡被端上餐桌。

鸡肉已成为中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占居民肉类消费总量的20%左右

这一数字背后反映了中国人饮食结构的深刻变化。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健康意识增强,高蛋白、低脂肪的鸡肉正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首选。从烧烤摊到快餐店,从学校食堂到企业餐厅,白羽肉鸡已无处不在。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辛翔飞指出:“鸡肉是保障居民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过去一年,我国肉鸡出栏数量达到148.42亿只,产能居历史高位。”

庞大的消费市场背后,却隐藏着产业发展的巨大隐患。

02 种源依赖的卡脖子困境

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吃掉的约70亿只白羽肉鸡,其种源曾经100%依赖进口。这意味着中国每年需要花费巨额资金从国外引进祖代鸡,才能维持这一产业的运转。

“种源对外依存度仍然偏高,产业发展潜在安全隐患大。”辛翔飞研究员表示,“2024年3个白羽肉鸡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8%,但72%的种源对外依存度依然偏高。”

国际禽流感疫情的加剧更是让这一依赖成为悬在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025年初,美国俄克拉荷马州与新西兰先后遭受高致病性禽流感侵袭,中国随即暂停从两国进口肉鸡祖代鸡。

这一突发事件彻底切断了AA+、Ross308等主流品种的引种渠道。2025年1-8月,中国祖代鸡更新量仅78.72万套,同比下降21.48%,创近五年同期最低纪录。

一位业内专家形象地比喻:“这就好比我们能够生产手机,但芯片却始终掌握在别人手中。一旦供应链断裂,整个产业将面临停摆风险。”

中国每年吃掉约70亿只白羽肉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逆袭!

03 价格过山车与产业寒冬

当消费者享受着相对稳定的鸡肉价格时,少有人知养殖端正在经历怎样一场寒冬。

2025年7月,白羽肉鸡产业链经历了一场“价格寒潮”。主产区毛鸡均价年内二度跌破3元/斤“生死线”,鸡苗价格更是在一个月内“腰斩”。

“现在我每卖出一只鸡都要亏钱,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山东某大型养鸡场负责人无奈道。数据显示,养殖端亏损严重,亏损维持在1至1.5元/只

产能高企叠加终端需求不足,白羽肉鸡行业洗牌加速。据上海钢联Mysteel农产品推算,2025年上半年白羽肉鸡日度平均出苗量控制在2907万羽左右,同比增长12.75%。

同时需求端却持续疲软:“当前消费者购买肉类时更加谨慎,对价格敏感度提高。”

卓创资讯白羽肉鸡分析师孙亚男指出,产品市场需求欠佳,企业出货难度大,再加上肉鸡库存处于高位,企业收购积极性不佳,部分企业放假、控量宰杀。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让整个产业陷入困境。

中国每年吃掉约70亿只白羽肉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逆袭!

04 自主育种打破垄断之路

面对“卡脖子”风险,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开始寻求自主突围。经持续育种攻关,中国自主培育的3个白羽肉鸡品种打破国外垄断。

这些国产品种正逐步赢得市场认可。“SZ901对南方湿热环境适应性强,孵化率高达88%,在广东、福建市场占有率超40%。广明2号以‘无抗养殖配套系’进入高端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

2025年1-8月,国产品种自繁量达23.92万套,占比30.4%。这意味着中国白羽肉鸡种源自给率正在稳步提升。

政策支持也为自主育种注入强劲动力。农业农村部将白羽肉鸡育种纳入“十四五”种业振兴计划,国家出台育种补贴政策,对年推广国产品种超10万套的企业给予每羽0.5元补贴。

中国每年吃掉约70亿只白羽肉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逆袭!

05 智能养殖与产业升级

除了种源突破,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在生产方式上也正经历深刻变革。

在智能化养鸡场,智能喂料系统实时感应料盘余量,并自动打料传输,自动饮水系统保证鸡随时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分布四周的传感器自动采集养殖场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指标。

圣泽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育种部高级总经理周源强调:“我们的鸡经过严格的疾病净化,确保了生物安全,有效保证整个产业链的安全生产。”

这种智能化养殖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大大提升了鸡肉品质。企业通过推行“五统一”委托养殖模式,建立标准化养殖管理体系,保障产品质量与供应链稳定性。

一些龙头企业正通过创新与转型寻找出路。春雪食品希望提升调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利用新增4万吨鸡肉调理品智慧工厂产能,降低生鲜品价格波动的影响。

益生股份则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引入养鸡业,优化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06 未来征途:从吃饱到吃好

随着“十四五”期间中国不断提高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摆上了百姓餐桌。白羽肉鸡产业的蜕变正是这一进程的缩影。

展望未来,卓创资讯预测2026年白羽肉鸡年度出栏量将达到96.18亿只,同比增幅4.32%。这意味着中国人均鸡肉消费量还将继续攀升。

同时产业“出海”步伐也在加快。春雪食品董事长郑维新表示,去年中国鸡肉行业全年出口量创历史新高,行业普遍看好海外市场机遇,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速显著。

从“吃饱”到“吃好”,再到追求“吃得健康”,国人的餐桌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白羽肉鸡产业的自主之路,不仅关乎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老百姓的饮食健康。

中国每年吃掉约70亿只白羽肉鸡:从依赖进口到自主逆袭!

据预测,2026年中国白羽肉鸡出栏量将达到96.18亿只,同比增幅4.32%。未来五年,国产品种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50%,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行业企业已开始全球布局。春雪食品董事长郑维新表示,公司正逐步尝试品牌“出海”、销售业务“出海”和产品研发业务“出海”。去年中国鸡肉行业全年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欧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增速显著。

从烧烤摊到国宴餐桌,从依赖进口到自主育种,白羽肉鸡的逆袭故事才刚刚开始。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497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