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沿海商户为抵御17级超强台风"桦加沙",集体租用十余吨重卡首尾相连筑成3米高防风墙,单店投入超2万元。这源于2018年"山竹"台风数十万元损失的惨痛教训,用可控成本转移风险,配合沙土增重、车轮固定等"三重加固法",展现民间应对极端天气的硬核智慧。
9月23日至24日,广东惠州、汕尾、深圳等沿海地区商户为抵御超强台风“桦加沙”,集体租用10余吨重型卡车首尾相接形成3米高防风墙,单台日租金约400元,部分餐厅投入超2万元防护费用。

广东沿海商户们用重型卡车筑起的“钢铁防线”,确实是应对台风的一种硬核智慧。这背后,是惨痛的教训、精明的成本核算,以及宝贵的集体经验。
一、快速了解这种防风措施的核心信息
发生区域:广东惠州、汕尾、深圳等临海地区。
应对台风:2025年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风力17级以上)。
具体做法:租用10多吨重的重型卡车,首尾相接形成约3米高的“防风墙”。
单台日租金:约400元/天,商户通常租赁3-5天。
单店投入:部分餐厅总花费2-3万元(如租12辆车)。
加固方式:卡车装满沙土增重、车轮垫三角木楔、配合门窗贴“米”字胶带等传统措施 。

二、为何选择重卡防风?
商户们选择重卡作为防风工具,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1. 血的教训与风险转移:许多商户在以往的台风中吃过亏。例如,汕尾一位海鲜餐厅老板在2018年台风“山竹”中,因钢架大棚被掀翻、设备损毁损失了数十万元。相比之下,花费两、三万元租车,是一次性的可控成本,能有效避免门店主体结构和昂贵设备在台风中严重损毁,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期停业损失。这本质上是一种经济的风险转移。
2. 物理防护的优越性:重卡车体高大(普遍高3-4米),自重加载货后可达十余吨,稳定性强。它们不仅能有效分散台风对建筑的冲击力,还能阻挡被狂风卷起的广告牌、树枝等杂物直接撞击门店脆弱的门窗。
3. 成熟经验的推广:这种办法并非首次出现。在2023年台风“苏拉”过境时,广东沿海就有商户尝试并验证了其效果。看到邻居用重卡防护成功抵御台风后,更多商户开始效仿,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三重加固法”:给卡车装满沙土增重、车轮垫三角木楔防滑动,并同步进行门窗加固等。

️三、台风带来的警示
这次大规模的民间自发防护行动,也反映出超强台风日益增长的威胁:
1. “风王”的威力:台风“桦加沙”被判定为2025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的“风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超过17级(60米/秒)。其强度、路径的稳定性及影响范围均构成严峻考验。
2. 官方防御升级:面对此类极端天气,广东的官方防御体系也在升级,例如构建更完善的排涝系统、推行“一点一策”整治易涝点,并通过智慧气象系统提升预警和预演能力。同时,多地政府会根据台风影响情况,果断发布“五停”(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指令,最大限度保障公众安全。
启示与思考
商户们的“重卡防线”虽说是有效的应急智慧,但也引发一些思考:
成本与可持续性:对于中小商户而言,每次台风来临都投入数万元进行防护,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从长远看,或许需要探索更经济、可持续的社区或商业区整体防风方案。
安全是首要前提:所有采用此方法的商户均严格遵守防风要求,在台风影响期间全员撤离,仅留车辆守护财产。这提醒我们,任何财产防护措施都必须建立在人员绝对安全的基础上。
广东商户们这次充满智慧的应对之举,你觉得这种防护方式怎么样呢?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