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铁2号线深夜发生列车撞击事故致3死1伤,无人驾驶系统为何在非运营时段酿成悲剧?调查揭示夜间调车、设备维护中的安全漏洞,警示自动化时代更需筑牢生命防线。
9月13日,浙江绍兴地铁2号线在非运营时段发生列车撞击保洁员事故,致3人死亡1人受伤。9月24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安全处工作人员表示,省里对此事已提级调查,届时会在调查报告上统一对外公布。

这起发生在地铁非运营时段的事故确实令人痛心,也让大家对地铁的安全管理产生了疑问。
一、事故基本信息一览
发生时间:2025年9月13日约23时30分 (末班车结束后非运营时间) 。
发生地点:浙江省绍兴市轨道交通2号线。
事故后果: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伤者右脚受伤住院) 。
调查进展:浙江省已提级调查,预计60日内出具事故调查报告。
线路特点:2号线是GoA4级全自动无人驾驶线路。

二、地铁为何在非运营时间运行?
你可能会疑惑,末班车后地铁不是停运了吗?实际上,非运营时段地铁隧道内往往仍有活动:
1. 列车回库与调试:末班车结束后,列车需要空车运行回到车辆段或停车场。此外,新线路或新列车有时也会在夜间进行信号测试、运行调试等工作。
2. 设备维护与施工:地铁的轨道、接触网、信号系统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升级改造,为了不影响白天的正常运营,大多安排在夜间进行。

三、可能的事故原因分析
目前官方调查仍在进行中,但结合常识和以往类似事件,以下几个环节的疏漏可能共同导致了悲剧:
1. 安全隔离措施可能失效:非运营时间进行调车或作业时,相关轨区应被严格隔离,防止人员误入。如果隔离装置未到位或被人为挪开,保洁人员就可能进入危险区域。
2. 现场监控与警示不足:地下隧道环境光线不佳,如果现场安全警示不足,或调度人员未能通过监控及时发现轨行区内有人,列车启动后便很难避免事故。
3.安全管理规程执行不力:这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如:保洁人员是否接受了充分的安全培训,清楚知晓进入轨行区的规定和风险;夜间作业的安全交底和现场监护是否到位;运营方与外包保洁公司之间的安全责任衔接是否存在模糊地带等。
️四、官方回应与后续措施
事故发生后,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已对此事提级调查。按照相关规定,调查组会在事故发生后60日内出具调查报告,报批省政府批复后再向社会公布。这份报告应当会明确事故原因、定性及相关责任认定。
这次悲剧也再次敲响了警钟,说明即便是高度自动化的系统,任何细微的安全管理漏洞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的安全,大家还有哪些特别关注的点吗?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