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 店铺密度过高引发调整

近日,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在济南连续关闭了3家门店。据其母公司万辰集团财报显示,这个三年内开出近万家门店的量贩零食超市,今年开店速度已大幅放缓。这似乎并非个例,量贩类零食业是否要度过高速发展期了...

近日,知名量贩零食品牌“好想来”在济南连续关闭了3家门店。据其母公司万辰集团财报显示,这个三年内开出近万家门店的量贩零食超市,今年开店速度已大幅放缓。这似乎并非个例,量贩类零食业是否要度过高速发展期了?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 店铺密度过高引发调整

实地探访发现,济南多家“好想来”零食门店已暂停营业。位于文化西路的大润发店大门紧锁,店内设备尽数撤走,门上仅贴有“装修升级,暂停营业”的告示,但在其官方小程序中已无法查询到该店信息。周边商家透露,该店早在8月28日便已撤出,据说是因为房租太高而打算搬到其他地方去。二七南路的“好想来”门店目前也处于停业状态;县东巷店招牌已经摘下,只剩下标志性的红色门框。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 店铺密度过高引发调整

针对闭店情况,济南片区负责人表示,济南店铺密度过高,部分门店选择搬迁,搬迁目的地可能为烟台和章丘。实际上这并不是个例,“好想来”母公司万辰集团2025年中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闭店数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达到了259家。不仅如此,其开店速度也在大幅降低,新增门店数从2024年全年的9776家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468家。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 店铺密度过高引发调整

总部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具体门店营业状况,并提到近期无统一闭店或开店计划。不过,公司推出了搬迁扶持政策,亏损门店的加盟商可领取一定额度的装修补贴,加盟商可自主选址,由总部进行审核;自主选址有困难的话,公司也会提供协助。

济南多家“好想来”闭店 店铺密度过高引发调整

“又便宜,又好吃。”“一件也是批发价。”——“好想来”门店醒目的广告语,精准概括了量贩零食店的核心竞争力。探访多家“好想来”门店发现,店内货架上陈列的大多是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零食品牌产品,其余产品以散装称重产品为主。店内商品价格普遍低于周边便利店。

这种低价策略的背后是量贩类零食店对供应链的压缩。量贩零食通过“去中间商”模式,将流通环节简化为“工厂—仓库—门店”三层,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不过,低价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赛道玩家增多,行业会逐渐陷入同质化内卷。因为各量贩零食店供应链趋同、商品品类部分重合、定价与装修风格相似,加之行业门槛低,因此只能在价格上下功夫。

量贩零食的崛起对曾经的零食品牌“巨头”造成了明显冲击,倒逼它们不得不卷入低价竞争模式。以良品铺子为例,其在2023年起实施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45%;三只松鼠则早在2022年底提出“高端性价比”策略。然而,“低价策略”并没有让三只松鼠真正实现利润增长。8月27日晚,三只松鼠发布2025年中期财报,虽然品牌实现了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52.22%,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为维持低价优势并提升利润,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用“规模换市场”,当门店数量足够多时,意味着市场占有率更高。“好想来”2023年9月成立以来,就开启高速扩张模式。相比其他品牌,“好想来”采取的是“0加盟费+0管理费+0配送费”的低门槛政策,同时提供装修补贴、租金转让费支持,吸引大量中小加盟商入场。数据显示,2024年万辰集团新增签约门店9776家,平均每天签约26家。

截至目前,“好想来”已经开了1.5万家门店,而另一量贩零食巨头“零食很忙”开店数量也突破了万家。艾媒咨询数据统计,2025年我国零食量贩门店已达到4.5万家。对此,山东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洁表示,在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具有最优边界,可控范围内的撤店和放缓开店速度的举动并不是消极信号。这种行为可以看作是动态试错的过程,旨在匹配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优胜劣汰是市场规范发展的一个必然,并不意味着行业红利期过了。白洁认为,靠“门店数量堆规模”的模式存在脆弱性,当开店密度超过合理范围时,对资金周转和供应链响应等提出更高要求,系统性风险也会放大。随着竞争者持续涌入,行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比拼转向供应链深度与产品差异化的较量。品牌化之后可以构建一个用于未来差异化竞争的品牌壁垒,在产品的设计、定价和品控方面都会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面对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各零食品牌都在积极寻求转型突破。2025年2月,鸣鸣很忙集团推出行业首个自有品牌“金标/红标”系列,同时为旗下赵一鸣零食品牌铺开双品牌3.0店型“赵一鸣省钱超市”,新增百货日化、鲜食及低温冻品专区。其创始人赵定明确表示:“零食行业核心竞争力已不是低价,而是‘高质价比’。”

万辰集团也在布局多元化业态:2025年1月,旗下首家来优品省钱超市、好想来全食优选店分别在安徽、江苏开业,前者推出6款自有品牌日化产品,后者引入生鲜水果;据银河证券统计,来优品省钱超市新增1200余个新产品,零食有鸣批发超市新增3000余个新产品。

任何行业的竞争不是“比谁店多”,而是“比谁能长久”。当扩张的热度退去,消费者心态日渐理性,谁能真正做出既有性价比又具有差异化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上立稳脚跟。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大众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472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