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美国大豆中国订单量仍为零 美豆滞销与价格暴跌

2025年9月,美国大豆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前,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仍未下达任何新季大豆订单,订单量持续为零。这一局面不仅令美国豆农陷入绝望,更折射出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的深远影响,以及全球大豆...

2025年9月,美国大豆产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当前,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仍未下达任何新季大豆订单,订单量持续为零。这一局面不仅令美国豆农陷入绝望,更折射出中美贸易摩擦对农业的深远影响,以及全球大豆供应链的剧烈重构。从丰收季的田野到期货市场的数字,一场由政治博弈引发的产业寒冬正在席卷美国农业带。

美国大豆中国订单量仍为零 美豆滞销与价格暴跌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核心现状:中国订单归零,美豆滞销与价格暴跌

  • 数据印证困境: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公开表示:“形势极其严峻。”往年同期,中国通常已采购约8%-9%的美国新季大豆,而今年这一数字停滞于零。美国农业部的出口报告显示,2025年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暴跌,创近20年新低。
  • 价格与库存双重压力:芝加哥期货市场数据显示,美豆价格较三年前高点已下跌超40%,现货价格甚至低于生产成本。大量大豆积压仓库,部分产区出现霉变风险,农民被迫以低价甩卖或寻求政府补贴。

根源解析:关税壁垒与供应链重构的双重冲击

  1. 关税壁垒高企:特朗普政府时期对华加征的关税成为“致命伤”。中国对美大豆征收的34%综合税率(含报复性关税及增值税)彻底抵消了美国大豆的价格优势。相比之下,巴西大豆几乎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成本差距高达每吨数十美元。
  2. 中国多元化战略成效显著:
    • 南美替代加速:巴西、阿根廷等国填补空缺。2025年1-8月,中国进口大豆中71%来自巴西,巴西对华出口量同比激增27%,创历史纪录。
    • 国内产能提升:中国大豆种植面积连续8年扩大,2025年预计产量突破2100万吨,战略储备达4500万吨历史新高。
    • 技术降依赖:饲料配方优化与微生物蛋白等替代技术减少豆粕需求,进口依赖度从85%降至75%以下。

影响扩散:农业危机蔓延至经济与社会层面

  • 豆农破产潮加剧:伊利诺伊、爱荷华等农业州,大量农场因亏损申请破产保护。农民哭诉“种得最好的一季庄稼却只能搅碎销毁”,社交媒体上求救视频引发广泛关注。
  • 产业链连锁反应:从农机销售、运输公司到农村社区商铺,整个农业生态受重创。美国农业贸易逆差预计突破49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政治压力升温:豆农群体曾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基础,如今其联名写信施压政府,要求重启谈判。拉格兰直言:“中国市场无可替代,我们需要立即行动。”

专家视角:贸易战代价与全球格局重塑

  • 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詹姆斯·史密斯:“关税政策将美国大豆推入死胡同。中国成功构建了‘南美三角供应圈’,美豆短期内难夺回市场份额。”
  • 中国农业农村部研究员王莉:“订单归零是市场对贸易壁垒的自然反应。中国以‘供应链韧性’为导向的战略,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 国际粮商分析师:“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已不可逆转变。巴西的港口现代化、人民币结算合作,使其成为更稳定、低风险的供应商。”

未来展望:破局之路与潜在变数

  • 美国自救尝试:政府推动生物燃料掺混率提升,试图消化过剩大豆,但收效有限;农民转向墨西哥等小市场,难以填补中国缺口。
  • 谈判前景不明:中美贸易关系仍存不确定性,即便关税松动,中国采购意愿或受供应链稳定性考量影响。
  • 长期警示:事件凸显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美国农业需加速多元化出口与技术创新,而中国则持续巩固“自主+多元”的粮食安全体系。

结语:一场贸易博弈的代价与启示
中国订单量持续为零,不仅是美国大豆产业的寒冬,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贸易战对实体经济与全球分工的破坏性影响。当政治筹码压过市场规律,农民成为最大代价承担者,而供应链重构的浪潮已不可逆。未来,无论是美国农业的转型,还是中国粮食安全的深化布局,都将在这场博弈的余震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445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