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网友发帖称在西安、渭南等地疑似有隐翅虫出没。帖子中还展示了消杀的画面。每到夏秋季节,隐翅虫频繁出现,了解这种昆虫以及如何正确应对它造成的皮肤炎症,能有效避免痛苦和损伤。
隐翅虫属昆虫纲目,鞘翅目,头部、翅膀和腹部尾部呈黑色,前胸、腹部及足为橘黄色,体液具有腐蚀性,体长一般不超过1厘米。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环境中,多见于夏秋季节,尤其是雨后闷热天气。隐翅虫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夜晚常被灯光吸引飞入室内绕光飞行。隐翅虫本身不咬人,但其体内含有强烈的酸性毒液(pH值1-2),当虫体被拍打或压碎时,毒液会导致发病。
隐翅虫皮炎是皮肤接触隐翅虫体内毒液后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多发生在面部、颈部、四肢及躯干等暴露部位。临床表现包括条状、片状或点簇状的水肿性红斑,表面密集小水疱或脓疱,丘疹、水疱及脓疱,部分损害中心脓疱融合成片,可继发糜烂、结痂及表皮坏死。患者会有明显灼痛和灼热感,伴有瘙痒。反应剧烈或范围较大者可能伴有发热、头晕、局部淋巴结肿大。病程约一周,愈后可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
预防隐翅虫皮炎需要注意定期清扫,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防止隐翅虫滋生。家中出现隐翅虫可以用胶带粘住或者纸巾捉住扔掉,切勿用手拍打或揉搓停留在皮肤上的隐翅虫。安装纱门、纱窗,夏末秋初禁止开门窗睡觉,晚上不开太强的光,睡前检查床上有无隐翅虫。夜晚外出时可以选择穿长袖衣裤或携带驱蚊虫用品。
如果不慎沾上隐翅虫毒液,应尽早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抹炉甘石洗剂。若红肿明显或糜烂时,应用生理盐水或依沙吖啶溶液冷敷。若有脓疱或发生继发感染,需要抗感染治疗。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严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最重要的是,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隐翅虫皮炎虽然痛苦,但只要处理得当,通常不会留下永久性疤痕。切记不要抓破水疱,以免继发感染。如有任何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光明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