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驳虎:美联储降息特朗普虽胜犹败 独立性博弈告负!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自2024年12月以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这一决定看似是特朗普多次呼吁后的结果,但出人意料的是,特朗普对此保持沉默。这种反差背后隐藏着一场政治博弈,表面上特朗普赢了形式,实际上却输了实质。
美联储此次降息并非为了谁的脸面,而是基于经济数据的考量。鲍威尔在发布会上表示,就业数据不佳,非农就业仅新增2.2万人,失业率升至4.3%,为四年来最差表现。通胀方面,PCE虽然仍在上涨,但上行压力减小,经济停滞的风险更令人担忧。此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商品价格飙升,如鞋子涨了87%、衣服涨了65%,这些因素也促使美联储采取行动。
然而,降息幅度仅为25个基点,远低于特朗普期望的100个基点或至少50个基点。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时,只有特朗普任命的新理事米兰支持50个基点降息,其余11票均选择25个基点。这表明美联储决策依然以经济数据为依据,未被政治风向左右。
这次降息本应是特朗普的高光时刻,但结果却让他有些尴尬。他原本希望通过提名几位理事来改变FOMC的构成,使其更听话。然而,现实给了他一记耳光,只有米兰一人站在他这边。此前,他还试图以“房贷欺诈”为由将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赶走,但库克通过法律程序稳住了脚步。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不仅未能撼动美联储的构成,反而显得仓促无力。
从长远看,特朗普想要的“连续大降息”基本泡汤。美联储最新公布的利率预测图显示,到2027年底最多降息125个基点,而特朗普要求至少降300个基点。市场看穿了这一点,白宫想左右货币政策的难度更大了。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鲍威尔的攻击也未能改变美联储的决策路径。鲍威尔再次强调,决策必须基于数据而非政治。
美联储能够抗住来自白宫的压力,得益于其深厚的制度根基。理事任期长达14年,旨在避免他们在选举周期内随风倒。从法律上看,总统随意罢免理事的难度极高。历史教训也表明,干预美联储独立性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如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强行压低利率引发的“滞胀”危机。因此,美国两党和金融界对美联储的独立性非常重视。
在市场眼中,美联储的独立性至关重要。如果它成为白宫的工具,美元的全球信用将岌岌可危。资本市场最怕政策不确定性,一旦美联储被视为政客的工具,资本外逃、美元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将难以避免。因此,不仅是美联储自身要“挺住”,背后的市场力量也在帮它“站稳”。
特朗普可以继续进行“口水战”或提名更多“自己人”进入理事会,但这些人一旦上任,就要面对真实的数据和复杂的政策后果,未必会一直听令。这就像是安排了一个“队友”上场,但在关键时刻,这个队友可能按战术行事,而不是按吩咐行事。特朗普的“操盘”计划在这种体制设计面前难以彻底奏效。
9月的这次降息不仅是对美国经济走向的回应,也是一场关于制度与权力的较量。特朗普虽然得到了他一直喊要的“降息”,但幅度有限、节奏不变,甚至连美联储内部的分歧都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大。真正保住的是美联储独立决策的底线。这场博弈不仅仅是特朗普与鲍威尔的较量,更是政治干预与制度韧性的正面对撞。结果很明显:美联储赢了,且赢得悄无声息却分量十足。特朗普得到了降息的面子,却失去了操控货币政策的里子。
未来,美联储和白宫的博弈还会继续,但这一次制度底色再次占了上风。特朗普如果还想“带节奏”,恐怕得先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手里的牌到底有多大用。对全球而言,这不仅关乎美国的经济稳定,更关乎人们对美元体系和央行独立性的信心。看起来是“赢家”的特朗普,其实输了核心话语权。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网易,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