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这届游客为何爱上逛菜市场 “market walk”火了

这届游客为何爱上逛菜市场“marketwalk”火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逛菜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交平台上,“marketwalk”正成为继“citywalk”之后的一大旅游潮流。一些...

这届游客为何爱上逛菜市场 “market walk”火了。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逛菜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社交平台上,“market walk”正成为继“city walk”之后的一大旅游潮流。一些城市的“网红”菜市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有的节假日期间人流量甚至超过10万。那么,菜市场为何成了“旅游胜地”呢?

这届游客为何爱上逛菜市场 “market walk”火了

博主“果壳里的麦田”(下称麦田)回忆起小时候跟随妈妈在菜市场挑选新鲜蔬菜的场景,如今她在全国各地旅游时,逛菜市场总能唤起那份亲切感。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云南孟连的菜市场,那里的原生“野气”和烟火气让她难以忘怀。内蒙古的菜市场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大兴安岭浆果成熟的季节,蓝莓、不知名野果以及松果等特色物产随处可见,充满了北方菜市场的独特气质。

这届游客为何爱上逛菜市场 “market walk”火了

雪旺则从家乡福建厦门的第八市场开始她的菜市场之旅。她认为,第八市场不仅是一个海鲜市场,更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验空间。在那里,外地朋友可以品尝到最新鲜的鱼货和当地早餐,听到地道的方言叫卖声,感受城市最浓缩的文化氛围。今年,雪旺从厦门一路向北去了十几个城市,在菜市场里感受到了饮食文化的渐变与流转。对她而言,这种亲眼见证文化脉络徐徐展开的体验正是她最着迷的地方。

这届游客为何爱上逛菜市场 “market walk”火了

家住北京的慧慧这几年也开始爱上逛菜市场。第一次去南方的菜市场时,她被摊主们精细的服务所打动。无论买什么菜,摊主都会询问怎么吃,并且会教她如何烹饪,还会帮她改刀。通过逛菜市场,慧慧感受到了生活的本真和各地文化的差异。现在,每到一个新城市,她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去逛当地的菜市场。

“95后”姑娘西柚平常不爱下厨,但也是菜市场的忠实爱好者。她觉得逛菜市场就像公园20分钟效应一样,能够放松身心、恢复能量。每次看到五颜六色的水果和应季蔬菜,尤其是旅游时认识当地的特色果蔬,听着不同乡音的叫卖声,都让她感到特别治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表示,游客爱上逛菜市场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外延不断拓宽的体现。传统旅游多局限于团队旅游下的点对点旅游,而当下的旅游更关注沉浸式体验。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拓展,只要能吸引游客的要素场景,均可成为旅游吸引物。菜市场作为城市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承载着本地生活方式的关键场景,其生活化属性决定了长期吸引力。

在小红书上,“菜市场漫游指南”话题浏览量已超1.16亿,相关笔记超过30万篇;豆瓣上,“菜市场爱好者”小组成员已经超过16万人。一些网红菜市场的评价条数丝毫不亚于传统旅游景点。如位于云南昆明五华区的“大观篆新农贸市场”,评价有近7000条,不少网友称其为“来昆明旅游必打卡的景点”。

随着游客尤其是年轻人不断涌入,菜市场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近年来,多地对菜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智慧化升级,拓展了其服务功能。多名受访者指出,菜市场变得更加规范和干净是最明显的变化。例如,浙江杭州西湖区的文二菜场整体环境干净整洁,摊位布局规范有序,是典型的大城市规范化菜场。

然而,一些游客担忧菜市场“网红化”后是否会失去其本真的味道。雪旺提到她常去的一个菜市场,正逐渐变成游客必打卡的地方,现杀现吃的餐厅变多,小吃店变多,但真正卖给本地人的生鲜产品却在减少。她认为,如果菜市场失去最鲜活的生命力,去那里就没有意义了。

吴丽云建议,各地文旅部门无需刻意改变菜市场的原有形态。菜市场的吸引力恰恰源于其真实的生活样貌。对于高打卡量的菜市场,可以在外部区域设置适配的打卡场景,既满足游客需求,又不干扰内部正常经营秩序,实现游客体验与本地经营的双赢。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海报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372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