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空战形态怎么变?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世界军事革命的加速演进,空天领域军事斗争向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迈进,空战理论不断推陈出新,穿透性制空、敏捷作战、脉冲式作战、濒空作战等新空战概念和作战思想相继问世,并指导着空战形态的发展。尤其是近年世界发生的几场冲突中的空战实践,引发人们对未来空战形态变化的更多关注。未来空战到底将向何处发展?答案可从战争演进历史规律中去寻找。
空战形态在代际跃迁中螺旋上升
纵观人类空战史,尽管仅有百余年,但空战形态几经演变,呈现出螺旋式上升与代际跃迁的演进规律。
机械化时代:视距内机动格斗。总体形态特征表现为在三维空间战场,作战双方飞机在视距内进行机动格斗。空战形式有单机空中格斗、多编队机群作战和多机种合同空战。其中,单机空中格斗是机械化时代的基本空战形式,表现为双方为争夺优势射击位置而相互追逐缠斗。通常是双方飞行员目视对手后,充分发挥飞机机动性能,进行各种剧烈机动,抢占有利攻击阵位,确保己方机头或机载武器先行指向、先行开火。编队机群作战,则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表现为采用飞机编队进行空战。编队先后经历了“小—大—小”三个阶段,初始多采用双机、三机、四机等基础小编队,后逐步发展为多编队、大机群作战,鼎盛时期,出动规模数量达到上千架之多。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飞机机动性能和机载武器火力效能大幅提高,编队又开始减小规模,恢复为小编队作战。随着专业机种的出现,多机种合同作战的形式开始出现,表现为多型机混合编组、合同作战。最初是歼击机、侦察机、轰炸机、强击机等作战飞机之间的合同,到了20世纪50年代,空中加油机、电子干扰飞机、空中预警飞机等支援保障飞机纷纷成熟、列装,作战飞机开始与保障飞机编组作战。
信息化时代:多维跨域精确作战。总体特征表现为,在信息域和物理域空间,作战双方利用机载信息化武器,进行多维跨域精确作战。空战形式呈现为超视距空战、隐身空战和体系空战。其中,超视距空战是信息化时代基本空战形式。表现为飞行员依靠先进机载雷达完成对视距外目标的发现、跟踪与锁定,发射空空导弹对目标进行超视距精确打击。隐身空战则源于隐身飞机的出现,如今已成为空战形式的主流发展方向,作战形式区分为隐身突防和隐身空战。隐身突防是利用飞机低可探测性穿透对方防空系统,进入敌防区内进行空袭;隐身空战则是利用飞机隐身性能压缩对方发现距离,以实现己方单向远程打击优势。目前,体系空战尚在发展中,表现为所有空战力量以C4ISR系统为中心形成作战网,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空战各系统开始出现功能解耦、单元直联、动态重组,空战体系呈现“去中心化”趋势。体系空战或将成为未来空战的基本形式。
把握空战形态迭代演进影响要素
空战形态演变是技术发展、理论创新、制胜机理认知三大影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技术发展是推动空战形态演变的核心要素。技术性是空军的天然属性,空战形态发展的底层动力就是技术发展。首先,技术发展提升装备性能,改变空战形式。发动机技术发展,改变了飞机的速度、高度,引发空战高度和距离的变化;翼型结构和机身结构的变化,增加了飞机的机动能力,引发空战格斗技巧的变化;机载武器技术发展,提升了空战毁伤效果,扩大了杀伤距离,引发编队规模和空战距离的变化。其次,技术发展拓展任务边界,创新空战形式。空地武器的发展,飞机拓展出轰炸和支援陆海作战的任务,产生出突防突击和对面打击等空战形式;精确打击技术的发展,飞机拓展出打击要害、敏感目标的任务,产生出“外科手术式”打击的作战形式。再次,新技术催生新装备,创造新空战形式。隐身技术、机载雷达技术、机间通信技术,产生出无人机、隐身飞机、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机间数据链等新装备,进而创造出隐身空战、无人作战、电磁对抗和分布式空战等新型作战形式。
理论创新是推动空战形态演变的关键要素。理论创新是思想前瞻和实践总结的产物,牵引、指导着空战形态的发展。首先,思想前瞻牵引空战形式发展。《制空权》等著作均前瞻预测了飞机的地位作用和运用方式方法,引导空战转为现实、走进战场;“五环”目标理论对空中打击目标进行前瞻性思考,引导空战方法由层层推进向直击“重心”转变。其次,实践总结推动空战形式发展。德国“空战之父”奥斯瓦尔德·伯尔克提出的“空战八原则”,改变了原来单机无章法的格斗,指出了多机空战协同原则,推动空战由单机向多机发展;航空兵的集中使用原则,改变了航空兵配属使用的方式,使得空中力量实现统一指挥,集中使用。再次,军事战略指导空战形式发展。20世纪60年代苏联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在其指导下,“密集突击”成为苏联航空兵重要的空战形式;美空军提出的“全球警戒”“全球达到”“全球力量”战略构想,使得远程奔袭成为美空军主要空战形式。
制胜机理认知是推动空战形态演变的主导要素。制胜机理认知是对空战制胜规律的深层把握,决定着空战形态的演进方向。一方面,制胜机理认知决定空战形式。认识到机械化时代空战制胜机理是以高机动和强火力实现有效毁伤,机械化时代的空战形式始终围绕“速度、高度、机动、火力”空战四要素的作用发挥来演进;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空战制胜机理是“信息优势形成决策优势达成行动优势”,信息化空战始终围绕“信息、机动、火力”三要素演进发展,以实现“先敌发现、先敌行动、先敌开火”。另一方面,制胜机理认知优化空战形态。制胜机理有一个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战形态随着认识的深化而优化。超视距精确打击是对信息精确性的运用而产生,隐身作战是对信息时效性的运用而产生,体系对抗则是对信息共享性的运用而产生。
前瞻未来空战形态演进发展方向
未来空战形态最终必然是智能化空战,作战装备主要由智能化无人作战系统为主导的系统簇组成,在人工智能决策和管理系统指控下,实现自主、自适应和自协同的智能化体系作战。但从空战形态演变的历史经验可知,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技术进展、理论创新和制胜机理认知过程来看,未来空战或将朝着无人化、自主化、分布式、集群化方向演进。
以有/无人机协同形式为主体的有限自主空战。无人机作为有人机僚机,以有/无人编队形式遂行空战任务。无人机充当有人机的态势感知系统、机载武器拓展系统以及护航僚机,在有人机的指挥下,配合有人机进行有限的自主作战。此种空战形式,在智能无人机技术、机间高速通信与控制技术支撑下,在“忠诚僚机”“有/无人协同”等作战理论引导下,已初露萌芽,作战编队构型也已得到有效验证。
以隐身、高超声速和超视距攻击为主要手段的分布式空战。携带隐身远程空射导弹、高超声速导弹的隐身飞机成为空天体系网络中的作战端点广域分散部署,广泛参与侦、搜、打、评等各个作战环节,在空天一体态势感知系统支持下,对敌方目标实施视距外远程攻击。此种作战方式随着远程空射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武器平台功能解耦等技术的成熟,可能在未来空战中大量出现,近期的局部冲突空战中已初显雏形。
以自组织、自适应、自协同为特征的网络化集群空战。以大规模智能化无人机和弹药为主要作战力量,通过移动网络技术实现动态互联互通,按照侦、扰、打等功能编组成为智能集群,作战过程中根据战场态势和攻击目标,动态调整任务分配和协同策略,自主选择打击目标、主动适应战场环境和动态重组功能协同。此种空战形式目前发展迅猛,以“蜂群”和“智能弹间组网”等概念广为人知,在近期冲突中也有实践,虽为初期,也已取得重大战果。随着智能无人平台的进一步成熟,真正的无人网络化集群作战或将很快出现。
以物理域为基础、信息域为关键的跨域空战。空战装备在物理域呈现,作战能量在物理域和信息域释放,作战效能作用在对方认知上。空战行动以“点穴式”火力战和“致愚式”信息战为主要特征,空战体系通过对敌方实施关键智能装备的“硬摧毁”和深度伪造、算法迷雾、病毒植入等手段的“软杀伤”,使敌认知环境变得复杂,最终造成敌方空战体系的认知崩塌和降级。此种空战形式目前尚在酝酿设计,其智能化高速弹药、先进战斗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和“决策中心战”“马赛克战”“算法战”等作战理论也在同步高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亮相空战场。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今日头条,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