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的一纸民事裁定书,宣告了一家曾经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引爆这一切的,仅仅是一笔1.5万元的劳动仲裁款。法院调查发现,这家由前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任总经理王劲创办的企业,已资不抵债,不在注册地经营,经营场所不明,无法取得联系。
王劲曾被誉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如今却连1.5万元都拿不出来,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高达1.5亿元,是一家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商和出行服务运营商。王劲不仅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浪潮中的初代领军人物之一,还在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eBay中国、阿里巴巴集团等公司担任要职。
然而,这位自动驾驶领域的先驱如今却遭遇了创业失败的窘境。根据法院裁定,中智行无力支付1.5万元的劳动仲裁款,被申请破产清算还债,进入“执转破”的程序。2015年12月,时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任总经理的王劲,率先提出“三年商用,五年量产”的目标,明确了百度研发L4技术的战略方向。2016年,自动驾驶成为资本风口,但百度面临人才流失的挑战。2017年4月,王劲离开百度,在硅谷创立了L4级无人驾驶企业景驰科技,即文远知行的前身。景驰科技成立仅一个月就实现车辆路测,两个月后拿下加州自动驾驶的路测牌照,并获得5700万美元的融资。
然而,2018年2月,由于百度对王劲提起侵犯商业秘密和违反竞业限制的诉讼,后者被迫离开景驰科技,转而创立了中智行。科技创业之所以存在风险,关键在于不同技术路线的选择会决定截然不同的命运。自动驾驶行业主流技术路线分为两类:一是“单车智能”,二是“车路协同”。单车智能聚焦于车辆本身的智能化,通过搭载高性能传感器和强大的车载计算平台,使汽车自主感知环境、决策行驶。特斯拉、Waymo以及国内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均以此为主攻方向。王劲为中智行选择的是第二条路线——车路协同,这是一个更加宏大、也更依赖生态的构想,强调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同步智能化。中智行曾在早期表示自己是全球第一个采用从底层技术上深刻融合5G和AI的新一代无人驾驶技术路线的公司,通过5G赋能车路协同,弥补单车智能的局限。
但这一路线对初创企业而言异常艰难,因为“车路协同”的真正落地需要政府主导、投入巨资和等待漫长的周期。显然,中智行没有等到这一刻,便轰然倒下。中智行一共获得过4轮、至少数亿元的融资,最后一轮融资是在2023年3月。此后,便再没有获得新的资金注入。天眼查显示,中智行从2024年10月开始多次成为被执行人,历史被执行总金额达4732.8万元;两起终本案件的执行标的总金额为2360.3万元,其中未履行金额2192.8万元。2024年8月,中智行发生工商变更,创始人、董事长王劲卸任法定代表人,接任的张水生已多次被限制高消费。如今,中智行的官网已无法打开,公开的座机号码已是空号,手机号始终无人接听。此外,中智行在北京、福州、深圳的三家分公司均已注销,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从去年2月开始便停止更新。
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这家曾经的明星企业早已深陷困境多时,最终连1.5万元的劳动仲裁款都无法支付,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智行的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自动驾驶赛道寒潮涌动,多家曾风光一时的企业相继黯然离场。估值曾超过90亿元的“清华系独角兽”清研微视已步入破产清算程序;联想、小米投资的纵目科技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全球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也已从纳斯达克退市。汽车行业分析师刘昊指出,当前资本对自动驾驶的投资热已经退潮,自动驾驶公司必须给出清晰的盈利时间表,以说服投资人继续承受高昂的研发投入与持续的亏损,行业正在加速洗牌。
即使是选择单车智能路线的企业,也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尚无自动驾驶公司实现盈利。今年第二季度,文远知行净亏损4.06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13亿元;小马智行也净亏损3.8亿元,同比扩大了72.5%。中智行的案例为所有在前沿科技的创业者敲响了警钟:再美好的技术愿景,也需一条能穿越现实生存压力的可行路径。“车路协同”虽然长期被看好,但短期商业化步履维艰。这套系统依赖大量路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部门深度参与推进公共基建、打通数据,并非单靠企业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相比之下,“单车智能”路线因初期成本更低,不涉及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调度,落地速度更快,特别是端到端技术加速了其商业化落地进程。投资人现在更愿意投能快速落地的技术,而不是遥遥无期的车路协同。所以现在自动驾驶公司必须给出清晰的盈利时间表,以说服投资人继续承受高昂的研发投入与持续的亏损。不然,即使是曾经被誉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的王劲,也未能在这场行业洗牌中幸免。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加上资本撤退,再辉煌的创业经历也难以抗衡市场规律。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手机凤凰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