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罗永浩质疑西贝部分餐品为预制菜,而西贝则断然否认,双方多次隔空争吵,引发广泛热议。
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这将是预制菜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合规时代”的关键节点。
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与现行141项团体、地方标准相比,国标条款更聚焦“安全底线”,为监管执法提供直接依据。
罗永浩在微博回应称,他不反对预制菜,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主动选择预制菜,比如图省事儿、赶时间或没胃口时对付一下。但他强调,既然预制菜合法,餐馆当然有权使用预制菜,但消费者有权知道餐馆是否使用了预制菜。
早在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曾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容聚焦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
《通知》规定,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不属于预制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等主食类产品也不属于预制菜。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预制菜应兼具预制化和菜肴的特征。一方面,突出工业化预加工特点,企业生产预制菜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符合国家关于预包装食品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关要求,加强全环节的风险管控。另一方面,突出菜肴属性,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此外,规定预制菜不得添加防腐剂,以满足消费者更高期待,兼顾产业实际,引领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