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冰山A23a加速漂流,每秒释放1200吨淡水,威胁南大洋生态平衡。这座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冰体正以每月15公里速度移动,其底部封存着1.2万年前的气候密码,多国科学家紧急合作展开观测。
俄罗斯北极与南极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这座代号为A23a的巨型冰山自1986年从南极菲尔希纳冰架脱离后,已在威德尔海漂浮了近四十年。

此次断裂事件发生在2025年9月初,卫星影像清晰记录到其东北角发生大规模崩解,约280平方公里的冰体脱离主体,相当于冰山市值单次缩水近五分之一。尽管经历此次分裂,这座厚度达350米的冰山仍保持着1400平方公里的庞大体量,相当于两个新加坡的国土面积,继续稳居全球冰山体积排行榜首位。

科学家通过合成孔径雷达观测发现,A23a的漂流轨迹正呈现加速趋势。2023年底以来,其移动速度从每月5公里提升至目前的每月15公里,这种异常动态与南极半岛西部海域水温升高存在显著相关性。

俄罗斯冰川学家奥列格·安德里亚诺夫指出:"冰山底部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融化,每秒约有1200吨淡水注入海洋,这种规模的淡水释放将直接影响南大洋的盐度平衡。"最新海洋监测数据显示,A23a周边50公里海域表层水温较常年偏高1.8℃,这种热力环境加剧了冰体结构的脆弱性。
此次断裂事件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南极冰架稳定性的新讨论。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的冰川模型显示,A23a的持续解体可能开启连锁反应——其释放的大量淡水将改变威德尔海的洋流模式,进而影响整个南极绕极流的动力结构。英国南极调查局的卫星遥感团队发现,在A23a移动路径上,已有三座中小型冰山出现异常旋转现象,这种群体性动态在近三十年观测史上尚属首次。
从地质时间尺度来看,A23a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冰芯分析表明,该冰山底部保存着距今约1.2万年的气候信息,其层理结构如同地球气候的年轮。日本极地研究所的钻探数据显示,冰体内封存的气泡显示末次冰盛期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仅为当前水平的50%,这些珍贵样本对重建古气候模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冰山持续消融,多国科考队正争分夺秒开展采样工作。
面对这一自然奇观的持续演变,国际科学界正展开前所未有的合作。欧盟"极地观测"项目已调配五颗卫星进行全天候监测,中俄联合科考队计划在2026年实施抵近观测。值得注意的是,A23a的漂流轨迹预测模型显示,其可能在未来18个月内进入南乔治亚岛附近海域,那里是地球上最密集的海洋哺乳动物栖息地之一。科学家警告,若冰山在该区域发生大规模崩解,瞬间涌入的淡水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灾难性冲击。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