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十四五'期间刑事案件下降25.7%,群众安全感达98.7%历史新高,我国成为世界最安全国家之一。民法典、反制裁法等重磅法律相继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了我国法治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等单位详细介绍了我国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的重大成果,彰显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在发布会上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市场活力得到持续激发。

訚柏指出,政法机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有效提升了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我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已全面运行,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的新格局。訚柏介绍,通过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大量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有效化解。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6%,充分展现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成效。
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政法机关依法惩治突出违法犯罪,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訚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持续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达到98.7%的历史新高。“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訚柏自豪地表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在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立法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过去四年多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47件,修改法律111件次,作出法律解释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51件。
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法典化时代;反外国制裁法的制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了法律利器;法律援助法的出台,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及。
面向未来,訚柏表示政法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更高水平的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重点将放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