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莫扎特"陶哲轩因美国科研经费中断发起众筹,这位菲尔兹奖得主的困境折射出基础科学研究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当顶尖学者都难以维持研究,我们是否正在透支未来的科学突破?
近日,国际数学界传来一则令人意外的消息: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因科研经费中断,被迫在众筹平台发起筹款活动。这位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窘境,引发了学术界对美国科研环境的广泛讨论。

据公开资料显示,陶哲轩自7月下旬起遭遇科研经费中断的困境。这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教授在众筹平台上坦言,由于联邦科研经费的削减,他可能面临研究项目被迫中止的风险。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世界顶尖数学家甚至表示,这一状况让他"可能失去留在美国的信心"。

陶哲轩的学术成就有目共睹。1975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的他,幼年即展现出惊人的数学天赋,被誉为"数学神童"。21岁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2006年,31岁的陶哲轩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成为继丘成桐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数学家。他在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开创性贡献,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工程、物理等多个学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全球的顶尖学者,却在美国遭遇了科研经费的困境。据了解,陶哲轩此次经费危机主要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对其项目的资助中断。他在众筹页面上写道:"过去几个月来,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替代资金来源,但目前仍未成功。"这一情况反映出美国科研资助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陶哲轩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美国基础科学研究经费持续紧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数据,2023年美国联邦研发预算占GDP比例降至0.7%,是近50年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在数学等基础学科领域,资助额度更是大幅缩减。许多科学家表示,这种趋势正在损害美国的科研创新能力。
陶哲轩的困境反映了全球科研体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平衡短期应用与长期基础研究,如何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科研资助机制,成为各国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往往需要数十年的积累,但其影响却能持续数百年。忽视这一点,可能会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
#顶尖华裔数学家被迫在美筹款#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