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无糖饮料也可致糖尿病 小心健康隐患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虽然健康生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运动健身蔚然成风,但一些人因不正确的养生方式和运动习惯反而患上了糖尿病、脂肪肝、痛风...

每年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筑牢家庭健康基石”。虽然健康生活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运动健身蔚然成风,但一些人因不正确的养生方式和运动习惯反而患上了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等疾病。

无糖饮料也可致糖尿病 小心健康隐患

一位18岁的糖尿病患者小陈,长期饮用无糖饮料,最近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他一直认为选择无糖饮料就是安全的,并没有意识到过量饮用同样会带来健康隐患。两年前,小陈被诊断为糖尿病,经过近半年的系统治疗,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出院。后来,小陈又开始嗜甜,这一次他选择了喝无糖饮料。然而,他的多项肝功能指标出现异常,血糖值也再度飙升。

无糖饮料也可致糖尿病 小心健康隐患

无糖饮料通常不含蔗糖、白砂糖等糖类,但会含有一些代糖品(或称为甜味剂),这些成分仍会让舌头觉得“甜”。无糖饮料中的很多成分会干扰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发生“误判”。如果一个人每天喝一杯无糖饮料,约三到五年后,可能会出现肥胖或血糖代谢异常等问题。此外,无糖饮料中的代糖会刺激下丘脑,让人食欲大开。

无糖饮料也可致糖尿病 小心健康隐患

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医生刘龙表示,“瘦人脂肪肝”在门诊中越来越常见。30岁的周女士为了快速减重,每天主要吃蔬菜沙拉,两个月后体重下降30斤,却患上了中度脂肪肝。极低热量的饮食结构可能会促使机体短期大量分解脂肪,脂肪分解的产物则会涌入肝脏,造成肝脏代谢不足。“瘦人脂肪肝”的危害性完全不亚于肥胖导致的脂肪肝,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甚至进展为肝硬化的风险同样很高。体重管理应均衡饮食、循序渐进,切勿采取不科学的极端方式。

无糖饮料也可致糖尿病 小心健康隐患

很多人认为运动强度越大,健身效果越好,这也是个错误观点。李先生在健身房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过程中没有及时补水,结束后又一次性摄入了大量肉类和蛋白粉。当晚,他的左脚大拇指关节处红肿发热,撕裂般疼痛。检查结果显示,李先生的血尿酸值高达620μmol/L,远超正常范围,其症状是痛风急性发作。运动时,肌肉中三磷酸腺苷大量分解成嘌呤代谢产物,导致尿酸生成增加,同时出汗脱水、乳酸积聚也会降低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因此运动过量反而易使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

“三减三健”是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三减”指减盐、减油、减糖,“三健”指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现在开始,让“三减三健”融入日常生活。

减盐:每日不超过5克,除烹饪时控制用盐外,还应警惕咸菜、火腿等腌制食品以及薯片、话梅等加工零食的摄入。减油:控制在每日25至30克,可使用定量油壶控制每日油摄入量,并使用蒸、煮、炖等方式代替煎炸;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的植物油,减少高饱和脂肪油脂的使用。减糖:添加糖每日不宜超过25克,最简单有效的减糖方法是用白开水或淡茶替代含糖饮料;购买标称“无糖”或“低糖”食品时,要学会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避免被标签误导。

健康口腔: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2分钟,使用含氟牙膏;建议成人每年洁牙1次,并做口腔检查。健康体重:每周测量体重;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和两次抗阻训练;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都要起身活动;保证每日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健康骨骼:成人建议每日摄入800至1200毫克钙,50岁以上人群每日摄入1000至1200毫克钙,优先通过牛奶(每天300毫升)、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获取。全人群可通过日照和三文鱼、蛋黄等食物补充维生素D。儿童青少年多进行跳绳、篮球等冲击性运动,中老年人侧重太极拳、健走等平衡训练。

合理膳食,科学健身,切勿听信采取极端养生方式,改掉不良生活习惯,就从现在开始。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央广网,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1616.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