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18时38分,顺16路公交车穿行在晚高峰的车流之中。车厢里,乘客们大多低头看手机或倚靠在座椅小憩。突然,一声呼喊划破了安静的空气:“有人晕倒了!”循声望去,只见车厢中部一位30多岁的女乘客突然身体抽搐,口吐白沫,从座椅上滑落,呼吸微弱,情况十分危急。车厢内人不多,三个身着柠檬黄队服的身影迅速冲了过去。
她们是顺义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大队的公共文明引导员赵海静、杨立华、贾红梅。结束一天的值班工作后,结伴从公路局站乘车回家。来不及多想,贾红梅立刻俯身将晕倒的女子扶住,手指掐住人中穴,不停呼唤。赵海静第一时间拿出手机,冷静报给120急救中心:“顺16路公交车,位置在左堤路附近,一名女乘客突然抽搐、口吐白沫,情况紧急,请立即派救护车!”与此同时,杨立华迅速安抚车厢乘客,让大家腾出空间,保持空气流通。
车厢里原本紧张的氛围逐渐被有序取代。司机果断打起双闪,把车稳稳停在路边,留出安全救助的空间。一名热心的女乘客也加入进来,小心翼翼地将患者抬到过道平放,有人托住她的头部,有人帮忙按摩双手,有人轻轻按揉胸口。终于,女子的呼吸慢慢恢复平稳,眼皮轻轻颤动,渐渐恢复了意识。贾红梅轻声安慰:“别害怕,你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就来了。”
18时50分,急救车抵达。医护人员迅速接手处置,赵海静、杨立华、贾红梅详细讲述了患者发病和救助的全过程。在众人合力下,患者被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
“她们真是太及时了,要不是她们出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名乘客感叹道。
“当时没想太多,就觉得赶紧救人。”贾红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仍然坚定。她今年54岁,是一名文明引导员,也是一名党员。日常工作中,她每天在路口维持秩序,帮助路人,早已习惯了在突发状况下挺身而出。她说,那一刻完全是本能反应。
公共文明引导员也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北京小黄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或寒风中坚守,维持交通秩序、引导行人出行。这份工作或许并不起眼,却关乎城市的文明运行。这一次,“柠檬黄”的身影在公交车上化身“救援员”,用冷静和勇敢为一名乘客赢得了宝贵的生命时间。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来源于:百家号,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和立场,本站仅做信息存储供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