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铁路全面停用纸质车票,百年票证时代终结。这项变革每年可减少3.6万吨碳排放,电子发票直连财务系统将差旅效率提升70%,同时保留人工窗口保障特殊群体出行便利。
2025年9月1日,中国铁路迎来数字化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随着铁路部门正式宣布"自10月1日起全面停用纸质火车票",延续百年的纸质票证时代即将画上句号。这一变革不仅标志着铁路客运服务进入全流程电子化新阶段,更将深刻改变14亿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中国铁路票证制度可追溯至19世纪末。最早的火车票采用硬纸板材质,手工填写日期、车次等信息;上世纪80年代引入计算机售票系统,红色软纸票成为时代记忆;2008年京津城际开通时启用的蓝色磁介质票,曾代表最先进的技术标准。

如今,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实物票证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据铁路部门统计,2024年全国铁路累计发售纸质车票约12亿张,这些票证所用的纸张连起来可绕地球赤道近5圈。停用纸质票后,每年可减少约3.6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00万棵树木的环保效益。

电子客票并非新鲜事物。2018年海南环岛高铁首次试点,2020年全国高铁及城际铁路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但此次改革的不同之处在于"三个全面":全面取消纸质票选项、全面停用报销凭证、全面对接税务系统。
乘客通过12306APP购票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带有税务监制章的电子发票,原纸质报销凭证的"一票两用"(乘车+报销)功能被彻底分离。铁路部门特别提醒,9月30日前已取出的纸质车票仍可正常使用,但10月1日起车站窗口将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纸质票证打印服务。
针对老年旅客等数字弱势群体,铁路部门推出"三重保障":所有车站保留至少一个人工窗口,提供购票咨询和应急服务;检票闸机升级为"智能识别系统",支持身份证、护照、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等23种证件直接刷卡进站;站车服务人员配备便携式终端,可随时为旅客查询电子客票信息。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葫芦娱乐工作室,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