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最后的爱,让她以另外一种方式在世上活着。”5月14日,信阳女孩雷雨馨的父母拿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和河南省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颁发的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章和捐献证书。两天前,雷雨馨的父母帮助她完成多个器官的捐献。
在父母眼中,雨馨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孩子,是最美的天使。因为父母工作比较忙,雨馨从小就养成了独立的习惯。母亲印象特别深的是,两年前,孩子奶奶的慢性病加重,雨馨就在网上挂了武汉某医院的号。奶奶不识字,也没出过远门,12岁的雨馨就带着奶奶乘汽车、转火车、转地铁。在医院里,她又带奶奶奔波于不同科室之间。
“今年‘五一’的时候,她还跟我说,我没有金首饰,要用压岁钱给我买金首饰。没想到,她就这样没了……”想起女儿,母亲泣不成声。
5月2日,雷雨馨意外踩空坠楼,送至信阳市中心医院后,生命垂危。“医生当时就告诉我,治好的希望渺茫,问我们要不要继续治疗。我们说,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试一试。医生就说搏一搏,看能否有奇迹发生。”
在重症医学科,雨馨得到了医生们的悉心治疗。血液不够了,护士们就给她献血;雨馨爱干净,护士们就给她换新被褥,并把她身上擦洗得干干净净。然而,奇迹没有发生,雨馨的生命最终定格在了14岁。
“得知她要离开,我们很难接受。”雷雨馨的母亲说,5月7日,她就向丈夫提出,在女儿去世后,捐献其器官。一方面,她的心脏还能继续跳动,器官还继续工作,生命可得到延续;另一方面,减轻其他被疾病折磨的孩子的痛苦。
8日,他们在网上登记了孩子的人体器官捐献信息。因为雨馨只有14岁,网上填报失败。他们找到孩子的主治医师余旭,表达了捐献想法。虽然很意外,但余旭很快通知了郑州人民医院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王莹莹和河南省红十字会。在省红十字会协调员的见证下,相关手续办理完成。
5月12日,雷雨馨完成了肝脏、一对肾脏和一对眼角膜的捐献(心脏因感染无法捐献)。这些器官,将用在4名至5名患者身上。
“他们的决定,将让其他患者重见光明、重获新生,改写了其他家庭的命运,雨馨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王莹莹说。
“女儿生前说要当老师,要去很多地方,看尽世间的美好。现在,其他人将会替她去看这个世界的美好,替她经历社会的丰富多彩,替她完成未能实现的梦想。希望他们替女儿好好活着,用自己的爱回报社会。”雷雨馨的母亲说。
来源:信阳市红十字会
编审:孙晓东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