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阳了?这段时间,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两道杠”的截图。
中国疾控中心5月8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监测期内(3月31日—5月4日)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由7.5%升至16.2%,住院病例阳性率由3.3%升至6.3%,新冠病毒已成门急诊就诊量首位病原体。
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数据,2025年4月(4月1日0时至4月3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报告发病数位居乙类传染病首位。
新冠感染小高峰又来了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称,这段时间门诊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新冠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这一轮新冠感染是人们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后的自然现象,感染者症状更轻,但一些免疫力低下患者仍需警惕,如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等,建议市民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目前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情况如何?
彭劼:初夏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在门诊中,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的患者数量增多,其中有一些是感染了流感病毒,有些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多吗?
彭劼:从医院门诊监测数据来看,3月份新冠阳性检出率约为7%—8%,4月份升至15%左右,5月份进一步上升到20%—30%。虽然就诊总人数变化不大,但新冠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确实在增加。这与官方公布数据一致。最新报告显示,4月全省新冠感染发病数达23188例,较3月(3548例)环比增幅超五倍。
为何这一次新冠感染会出现?
彭劼:上一次新冠的小高峰发生在2024年7—10月,距今已过去半年,随着人们抗体水平的降低或消失,新一波感染就有可能发生,因此,此波发病属疾病的自然现象。
南方+: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与流感病毒一样,出现季节性特征?
彭劼:新冠病毒发病的波动现象,与流感病毒不同,气候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有什么特点?
彭劼:一方面,免疫逃逸更强: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另一方面, 症状更像感冒: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症状,容易被忽视。总之,当前感染新冠的患者,症状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也很少。
症状更轻,是否可以掉以轻心?
彭劼:很多人都认为新冠已更“像一场感冒”,就对此不重视,甚至是掉以轻心。但我们还需要警惕新冠病毒的威力,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在这一次波动疫情中,哪些是高风险人群?
彭劼:主要是有三类人,分别是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以及是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怀疑得了新冠,应如何办?
彭劼:若出现发热、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建议先自测新冠抗原,阳性尽早服用抗新冠药物。
感染新冠病毒,一定要用特效药吗?
彭劼:确诊新冠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早期使用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从临床观察来看,它的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良好。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在医疗机构的供应是充足的。如果不服用特效药,对症治疗也可缓解症状。
这一次波峰疫情,预计什么时候会过去?
彭劼:这一次疫情应该不会持续太久。预计感染高峰预计在5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整体持续6~8周。但最终以疾控部门的权威判断为准。
端午假期马上来临,请问有什么需要提醒?
彭劼: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减少感染风险。(记者 黄锦辉)
来源:南方+广州日报新花城
【来源:广州日报】
本网通过AI自动登载内容,本文转载自MSN,【提供者:潇湘晨报 | 作者:潇湘晨报】,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