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独家获悉,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最近都取消了各自的Air机型项目,并将原本为Air机型准备的eSIM方案转移到常规机型中。这一决定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标志着手机厂商对超薄手机市场前景的集体看衰。
供应链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曾规划真正对标苹果的Air机型,将其放在高端数字系列产品线上,并有明确的发展路线。vivo则计划在其S系列中端产品线基础上推出主打轻薄的机型。

01 连锁反应
苹果今年9月推出的iPhone Air手机曾以“史上最薄”为卖点,厚度仅5.6mm,配备6.5英寸120 Hz面板、搭载48 MP单摄和A19 Pro处理器,国行起售价为7999元人民币。
这款备受期待的产品于10月22日正式发售,但市场反应远低于预期。
据内地网络博主透露,苹果iPhone Air在首个销售周的启动销售量仅逾5万台,销情未如理想。
这种惨淡的表现迅速在产业链引发连锁反应。

02 产线拆除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重要供应商富士康已拆除了大多数iPhone Air生产线,“仅留下了一条半的生产线”,预计本月末将全面停产。
另一家供应商立讯精密则已于10月底停止生产。
有报道称,苹果可能将下一代iPhone Air从发布计划中移除。
不过,有苹果供应商表示,苹果目前没有明确表示下一代Air产品不做。

03 市场遇冷
iPhone Air的困境并非个例。Omdia分析师李泽刚指出,Air机型在全球市场都面临出货不及预期的情况。
比iPhone Air早发布的三星Galaxy S25 edge同样面临出货不及预期的困境。
超薄设计在结构堆叠上存在很大挑战。为获得极致轻薄,厂商不得不牺牲掉消费者最关注的影像和电池续航能力。
“仅仅只有轻薄,难以对旗舰价位段的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李泽刚分析道。

04 华为独秀
在超薄手机市场一片萧条中,华为Mate 70 Air却呈现出一枝独秀的态势。该机于11月6日正式开启预售,售价4199元起。
根据官方参数,Mate 70 Air机身厚度为6.6毫米,重量208克,搭载一块6500mAh硅碳负极电池,同时配备7英寸屏幕。
Omdia分析师侯林认为,华为在手机形态创新方面一直力争先行,包括Pura X胖折叠、Mate XT三折,以及Air类型的手机等。
华为的Air在续航、摄像、音效等配置上相对苹果Air更符合用户需求,屏幕也更大,不过厚度相对不那么极致。

05 技术验证
尽管市场表现不佳,但iPhone Air并非毫无价值。有供应链人士指出,iPhone Air帮助苹果验证了超薄电池和部分传感器的技术,这可能为未来的折叠屏产品做准备。
“不管有没有iPhone Air 2,至少苹果在该机型上验证了超薄电池和部分感传感器的技术,这可能是为折叠屏铺垫,所以卖的好坏都不会太让他们难受。”该人士直言。
在动态迭代和调整的智能手机市场,Air机型的挫折反映了行业的技术瓶颈与消费者需求的变迁。

06 未来走向
侯林认为,现在手机厂商已经很难通过单纯的品牌因素或单个特性吸引消费者,而是会更多的综合考虑产品全方位的契合度。
这对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米、OPPO、vivo纷纷取消Air机型项目的同时,目前荣耀仍有类似项目,但不以“Air”命名,联想和传音则仍保留有Air机型。
这一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是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还有待市场检验。

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分析表明,智能手机行业可能正从“单一特性突破”转向“全方位体验竞争”的阶段。
消费者用手中的钞票投了票:轻薄固然吸引人,但绝不能以牺牲续航和影像能力为代价。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