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还有多少“老痰酸菜”潜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再响警钟

当'正宗脚踩更入味'竟成卖点,酸菜黑产正以'换马甲''化整为零''游击生产'三招卷土重来。湖南岳阳给酸菜坛装GPS,四川内江实现扫码溯源——这场舌尖上的安全保卫战,胜负取决于你扫不扫那个二维码。...

当'正宗脚踩更入味'竟成卖点,酸菜黑产正以'换马甲''化整为零''游击生产'三招卷土重来。湖南岳阳给酸菜坛装GPS,四川内江实现扫码溯源——这场舌尖上的安全保卫战,胜负取决于你扫不扫那个二维码。

还有多少“老痰酸菜”潜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再响警钟

当脚踩酸菜的画面从记忆淡去,消费者以为噩梦已经结束,近日多地市监部门抽检报告却显示,问题酸菜仍在暗流涌动。距离"3·15"曝光土坑酸菜事件已过去两年,但在湖南、四川等地的批发市场,仍有商户销售无溯源标识的散装酸菜,部分样品检测出二氧化硫超标11倍。这场看似平息的风波背后,是食品黑产顽强的生存韧性与监管体系的持久较量。

明退暗进的酸菜黑产链

调查发现,问题酸菜正以三种隐蔽方式回流市场:其一是"换马甲"策略,被曝光厂家通过变更法人、注册新品牌继续生产;其二是"化整为零",将大宗货物拆分成无标签小包装,经农贸市场流向小吃摊;最棘手的是"游击生产",在偏远村落设立临时腌制点,用两三个月时间迅速出货后转移。某省食品稽查队长坦言:"每次接到举报赶到现场,常常只剩几个空水泥池。"

更令人担忧的是技术升级版的造假手段。不良商家开始使用焦亚硫酸钠替代传统防腐剂,这种工业漂白剂能让发霉菜叶"回春",却会在人体内转化为剧毒亚硫酸盐。近期查获的一批所谓"老坛酸菜",经检测竟含6种非法添加剂,可谓"五毒俱全"。

监管雷达下的盲区扫描

对比2022年与2024年的抽检数据,酸菜合格率虽从61%提升至83%,但流通环节的漏网之鱼仍不容忽视。基层执法人员透露,目前对散装食品的监管存在三重难点:小作坊取证难、跨区域协作难、快速检测覆盖难。某县查处的酸菜作坊甚至玩起"阴阳账本",一本记录销往学校食堂,另一本则标注饲料加工专用。

消费者自我保护同样面临信息壁垒。市面在售的预包装酸菜中,仅37%明确标注发酵工艺,所谓"传统工艺""古法腌制"等模糊表述成为问题产品的保护伞。更荒诞的是,部分电商平台商家将"脚踩"作为卖点,打出"正宗脚踩更入味"的宣传语,这类黑色营销竟收获不少猎奇订单。

从危机到转机的产业重塑

危机倒逼出的行业变革正在显现。湖南岳阳已建成全国首个酸菜产业数字监管平台,给每个发酵坛植入GPS和温湿度传感器;四川内江探索"农户+合作社+透明工厂"模式,消费者扫码就能查看酸菜从种植到腌制的全流程。这些创新尝试让合格产品成本下降40%,用市场规律自然淘汰劣币。

法律层面也在释放严厉信号。2024年新修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首次将"土坑腌制"明确定性为违法,最高可处货值金额30倍罚款。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合规酸菜企业数量较事件前增长2倍,行业自律正在形成。当消费者学会用手机扫描溯源二维码,当菜农发现标准生产反而更赚钱时,"老痰酸菜"的生存空间才会真正归零。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成哥看世界,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701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