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欢网

教育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网友:以什么来选拔呢

未来升学不再“唯分数论”!教育部新规禁止考试排名,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将关注点转向学习兴趣、习惯和综合能力,中考改革与“综合评价”趋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健康环境。...

未来升学不再“唯分数论”!教育部新规禁止考试排名,推动多元评价体系,将关注点转向学习兴趣、习惯和综合能力,中考改革与“综合评价”趋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健康环境。

10月24日,教育部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明确要求规范考试管理,减少测试频次并合理设置难度,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以缓解学业压力。‌‌

教育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网友:以什么来选拔呢

教育部出台新规禁止以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这确实会让人立刻联想到一个核心问题:未来的选拔标准是什么?

这项规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中的一环,其根本目的是打破“唯分数论”,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与焦虑,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健康的教育评价体系。

一、新规背后的教育理念转变

这项规定并非要否定学习成果的评估,而是试图改变过去那种“分数是唯一尺度”的单一评价模式。

· 减轻排名带来的焦虑:直接依据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名,容易导致过度的恶性竞争和学业焦虑,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新规旨在从源头上为这种焦虑“降温”。

· 引导评价回归过程:政策希望将学校、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从冰冷的排名数字,转移到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养成和综合能力的关注上来。

· 与“双减”政策一脉相承:此举是“双减”政策的深化和延续,通过严控作业总量、规范考试管理、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等一系列组合拳,系统性地为学生减负。

教育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网友:以什么来选拔呢

二、多元评价如何落地

大家最关心的“不靠排名,那看什么?”,其实教育改革的探索已经提供了一些清晰的答案。评价一个学生将不再仅仅依赖一张试卷的分数。

· 日常学习过程的权重增加:学生的评价将更多地来源于教师在日常观察、课堂提问、作业分析、实践活动记录中的综合判断。

· “等第制”与多维评价:以上海推行的“等第制”评价为例,学生获得的不是具体分数,而是在 “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业成果” 等多个维度上的等级评价(如A、B、C、D或优秀、良好、合格等)。这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状态,避免为了几分之差挫伤信心。

· 实践与跨学科能力受重视:像通辽市扎鲁特旗实验小学那样,通过“数学嘉年华”等项目,对学生在策划、表达、协作和创意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让学习成果“可视化”。这强调的是知识应用和综合素质。

教育部: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网友:以什么来选拔呢

三、升学选拔标准正在调整

对于决定升学路径的选拔性考试,其标准也在进行系统性调整,以对接新的评价理念。

· 中考改革的探索: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有序推进中考改革,具体路径包括扩大优质高中的招生指标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以及开展均衡派位招生试点。这意味着,进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更均衡地分配,旨在缓解“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 “综合评价”成为趋势:未来的升学选拔,将越来越倾向于“综合评价”,即不仅看一次考试的成绩,也会逐步参考学生平时的学业表现、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包括参与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及社会实践的情况)。

四、 我们该如何适应

面对这些变化,学生、家长和教师都需要逐步调整心态和策略。

1. 给家长的建议:

· 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远比一个单一的分数更重要。

· 关注成长过程:多鼓励孩子,着重培养他们宝贵的好奇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抵抗挫折的心理韧性。

2. 给学生的建议:

· 发现自身兴趣:利用减负后腾出的时间,积极参与社团和实践活动,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 注重能力提升:有意识地在学习和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沟通、合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不以考试成绩排名”不是不重视学习,而是为了更科学、更全面地看待学生的成长和潜力。 它旨在打破“分分必争”的内耗,为培养多样化人才创造更健康的环境。

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热点追踪巴巴,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无商业用途。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

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whw.com/news/1699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